赛场再现抗战烽火硝烟

2025-10-11 16:07:00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赛场再现抗战烽火硝烟

——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见闻

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中,参赛队员参加投弹比赛。


投掷模拟手榴弹攻击“敌”碉堡;携带武器装备钻越“地道”……9月27日上午9时18分许,北京市人防综合训练基地内,随着防空警报声骤然响起,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拉开帷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届大赛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大赛工作人员指着技能竞赛现场旁边的一组展板介绍,他们从党领导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系列独特战法中梳理出技能竞赛项目,通过再现抗日战场情景,引导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

抗战时期,冀中平原上的抗日军民运用简陋工具挖掘地道,依托地道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构筑起总长超过1万公里、攻防兼备的地道网。技能竞赛设置的钻越管道项目,就是让参赛队员体验当年冀中军民在地道内互相配合、快速转移的情景。紧接着,参赛队员屈身通过一段模拟战壕,体会抗战勇士“掘土成壕、就地防御、灵活攻击”的战术。

冲出战壕、攀越高墙、接敌近战!在当年的冀东游击战中,八路军武工队为突破日军据点外围的高墙封锁,探索出“搭人梯借力托举战友”的协作方式,多次翻越高墙突袭敌营。参赛队员说,这个项目既检验个人体力技能,又考验团队协作精神。

硝烟中,各参赛队一边模拟射击,一边掩护“受伤人员”撤离,动作迅速、配合默契。该项目对应展板介绍了白求恩医疗队在晋察冀根据地首创的“马上手术台”:将手术台架在马背、战壕中,要求重伤员30分钟内得到救治,最大程度提高存活率。这一感人故事激励队员们争分夺秒,为抢救战友与时间赛跑。

参赛队员面前出现3座“敌”碉堡模型,炸毁它们成为最后一项任务。“我们使用的模拟弹是抗战时期广泛使用的木柄手榴弹,一开始,不少参赛队员没有掌握投掷技巧,投掷偏差率很大。”现场保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队员在训练中感叹,杀敌本领必须苦练,要不然即使“敌人”近在眼前,也难以将其消灭。

展板上,抗日英雄赵一曼带领战士“隐蔽接敌、精准投弹摧毁日军哨所”的故事,激发了大家的训练热情:革命先烈能做到的事,今天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技能竞赛中,许多队员沉着应战,胜利完成任务。

知识竞赛设置了300多个抗战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参赛队员全面回顾在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烽火岁月。同时,融入反映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内容,让大家感受到我军从“小米加步枪”到“钢多气盈”的光辉历程。

本届知识技能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27日的初赛,由北京16个区和在京38所高校组成的54支代表队展开角逐,最终12支代表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等5家单位共同主办本届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按照兼顾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思路办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推动首都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