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答+技能比拼,北京市第三届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决出12强
9月27日,以“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在北京市人防综合训练基地举行。由北京16区和在京38所高校组成的54支代表队在赛场上展开角逐,最终共有12支代表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共同举办本次大赛。
本届知识技能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每场比赛由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两部分。初赛知识竞赛中含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知识涵盖国防历史知识、国防理论常识、国防法律法规、抗战历史知识、国防建设成就等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知识竞赛更突出抗战史和今年“9·3”阅兵所展现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的“一二·九”运动、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卢沟桥事变等巧妙融入大赛试题,全面呈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同时,竞赛聚焦新时代国防建设,涵盖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题目设置既回顾人民军队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光辉历程,又突出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成就,体现了我军建设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清晰脉络。
初赛技能竞赛中,参赛队伍需要在钻越管道、穿越战壕、翻越坡度墙、战场救护、夺控要点等五个科目上完成比拼。今年,技能竞赛项目创新设置“抗战场景再现”来致敬先烈,选手们需屈身通过模拟战壕,延续阵地战的“防御与突进”,翻越坡度墙复刻游击战的“地形突破智慧”,战伤救护,践行战地医疗的“生命时速”,模拟手榴弹精准投掷,复刻攻坚战的“精准打击”,以凸显“从抗战烽火到赛场争锋”主旋律。
初赛分社会组和高校组两个组别同步进行比拼。社会组由全市16区分别组织1支代表队,高校组面向党组织关系在京的高校开展。社会组、高校组分别进行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以知识分和技能分构成的总分成绩进行排名,知识赋权50%,技能赋权50%。各组别加权总分排名前六的代表队进入决赛。
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分布广泛,既有刚刚成年的高校学生,也有正值“当打之年”的各单位中层骨干力量。赛场上,选手们全神贯注,在知识问答中沉着应对,在技能比拼中协力攻坚。无论是初出茅庐的高校学子,还是经验丰富的单位骨干,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环节,在挑战中锤炼国防技能,在协作中深化对国防事业的理解。此次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堂生动的全民国防教育实践课,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将爱国之心化为强国有我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