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反映人民要求 贯彻创新理念
作者:郭庆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其中的很多重大思想观点,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特点。
治理逻辑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展现的新时代国家治理逻辑。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轴、主线;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战略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指向,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依归,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源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等重点任务,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中之重。
新时代国家治理,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可以看出,这“五大建设”更加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聚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新时代国家治理,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例如,国防和军队建设侧重于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港澳台工作聚焦维护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工作方面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又如,党的建设主要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继续推向深入,等等。
这一新时代国家治理逻辑,充分反映人民要求、体现时代特色、贯彻创新理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如同钥匙,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正确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大门。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可以深刻领悟到:新时代国家治理,蕴含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
从战略思维来看,新时代国家治理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大方向,致力于解决国家治理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从辩证思维来看,新时代国家治理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中国问题、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对待国家发展、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认识理论创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新生事物,从而解答了治国理政中面临的诸多时代性课题。实践证明,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从创新思维来看,新时代国家治理积极寻找新思路、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强化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法治思维来看,新时代国家治理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以法治的眼光、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保障民权、规范公权,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真正建立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
从底线思维来看,新时代国家治理坚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特别是,将决战脱贫攻坚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为重点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就能牢牢把握主动权。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