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察 | 理论越发展,传播越自信——党的理论有效传播的科学方法

2023-06-05 11:30:00 北京日报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遵循,也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有效传播的科学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贯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全过程

理论力求科学回答“人民之问”,解决人民实际需求。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的创新理论植根于人民,理论传播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理论阐释,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分众化传播,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空洞说教、不接地气,增强理论传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理论传播力求广泛发动“人民之力”,牢筑人民思想根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引导人民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理论传播中来,形成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多元化传播格局,将理论话语“解码”为生活话语、百姓话语,打破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让理论传播更走心,更有人气,更有力度。

坚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坚定不移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增强理论传播自信。理论越发展,传播越自信。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保持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自信的有力支撑。

在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中增强理论传播自信。新时代新征程,理论传播面临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相杂陈、错误思潮冲击侵蚀、人们的社会身份和利益诉求分化和多样化、新技术新媒介升级迭代等挑战,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判断、深刻洞悉这些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新机遇、新风险、新挑战,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信心和底气。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理论传播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坚持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彰显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

主阵地不能丢,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大方向、大原则。中华文明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有效,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新战场不缺位,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在理念、机制、思路、方法上不断创新。创新是理论传播的活力之源。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都在重构,理论传播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新理念新机制打开新局面,以新思路新方法破解新难题。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赋能理论传播尤为迫切。理论传播要搭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平台并作为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利用数字技术融合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元素,打造元宇宙、动漫、微视频、H5等传播形态,构建创意感、年轻态、沉浸式的理论传播场域,构建网络话语体系,加快主流话语体系的更新。

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求,打开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突破口

理论传播必须精准发现时代之困,直面矛盾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将长期面临与西方争夺话语权的压力。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和调整,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需要不断进行调适,理论传播的难度增大。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访民情、听民意,与群众打成一片,发现制约理论传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矛盾问题等,避免理论传播漫无边际,流于形式,理论传播才能更有底气,更接地气。

理论传播必须有力回答时代之问,化解矛盾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而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必须把问题作为实践的起点,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开创理论传播工作新局面,取得新实效。要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认识时代之变,对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对错误言论主动出击,传播正能量,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理论传播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效能

要加强理论传播前瞻性思考。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调查研究等方法,透过现象抓住理论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科学预见理论传播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话语体系、优化传播格局、培养传播队伍,做好理论传播战略谋划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要加强理论传播全局性谋划。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理论传播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离开了中心和大局,理论传播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发展方向和根本依托。

要加强理论传播整体性推进。理论传播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调推进。不断丰富传播主体、拓展传播对象、充实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理论传播立体“大格局”。组建由领导干部、知识分子、身边模范、青年榜样、巾帼标兵、“草根名嘴”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层次丰富、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传播队伍;依托新媒体技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传播。

坚持胸怀天下的视野格局,展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使命担当

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充分体现中国同各国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

理论传播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理论传播要有效利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增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思想、情感和实践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理论传播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走向世界,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先行。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了解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