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拉开帷幕 传播国防知识 比拼国防技能
报道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第二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拉开帷幕 传播国防知识 比拼国防技能
近日,第二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拉开帷幕,来自北京16个区和42所在京高校的代表队在北京市人防综合训练基地围绕国防知识技能一较高下。
本届大赛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共同举办。大赛设置“全民网络答题”和“知识技能竞赛”两个部分。其中“全民网络答题”部分已于9月6日上线。“知识技能竞赛”则于9月8日至9日举行初赛,由全市16个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2所在京高校分别组织干部群众和大学生现场竞技。
据介绍,“知识技能竞赛”比赛内容包括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两部分。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国防历史常识、国防理论常识、国防法律法规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比赛得分咬得很紧,“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内容做了统一规范,在全军严格执行,这三大纪律的内容是什么?”“1918年11月29日,北京大学在哪里举办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大会,李大钊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讲?”这些问题非常挑战参赛队员的知识储备。
训练场上,技能竞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比赛项目参照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设置。每轮有两支参赛队同台竞技,每支参赛队五人,多支队伍中都有英姿飒爽的女队员,各参赛队需要按照小组协同、科目连贯、技能融合的方法,在100米长的赛程内依次完成地桩网下侧身匍匐运送物资、通过独木桥、翻越高墙障碍、战场救护、激光模拟射击、单人单道完成橡胶模拟手雷精准投掷10米六个项目的比拼。
身着作训服,扎好腰带、背着“子弹带”和95-1式橡胶模拟器具的队员们显然有备而来,在翻越高墙、模拟射击、战场救护时,既表现出了“单兵作战”能力,又有团队配合的默契。北京大学参赛队队员之一孙圣杰是大三学生, 2022年至2024年3月曾服役于火箭军某部。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来参赛的不少大学生都曾经在部队服役,因此个个都很强,实力不容小觑,但比赛项目对他们来说仍然有挑战性。“比如翻越高墙这个项目,仅自己能力强不行,还需要队员之间很好地配合。我们北大五名队员之前没搭档过,所以提前进行了分工讨论,还在9月4日提前演练时专门练了这个项目。今天大家分工明确,成绩不错。”孙圣杰认为,在大学生中定期组织这样的竞赛非常有必要,“既考验了我们这个群体的素养和基本功,也有利于传播国防知识,让更多青年学子关心和热爱国防事业。
报道二 中国首都网 比拼国防知识技能 58支队伍参加第二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
千龙网讯 9月8日-9日,第二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在北京市人防综合训练基地完赛,全市58支参赛队伍通过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的比拼,12支队伍脱颖而出,将参加决赛。
此次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初赛,分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同步进行。知识竞赛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高校组社会组分别根据抽签顺序,按照每场6支参赛队编组比拼:技能竞赛设有地桩网下侧身匍匐运送物资、通过独木桥、翻越高墙障碍、战场救护、激光模拟射击、单人单道完成橡胶模拟手雷精准投掷6项内容,高校组、社会组分别根据抽签顺序,按照每场2支参赛队编组角逐。今年参赛的高校由去年的30所增加到了42所。
赛后参赛队员纷纷表示,参与国防知识技能竞赛,不仅提升了自身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也增强了爱国强军责任。下一步,继续发扬竞赛场上的“战斗队”精神,当好工作生活中的国防教育“宣传员”。
此外,本届大赛社会组的比赛由全市16区组队参赛,主要由各区各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组成。
据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全市将开展国防动员系列活动。各区也将举办疏散演练、国防大课堂、展览展示、宣传讲座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