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逆生长”,在国际民防日看西城如何擦亮“人防+”名片

2024-03-04 11:27: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1日是第52个“国际民防日”

“国际民防日”是国际民防组织统一确定的

通过开展宣传防空防灾

公共安全和民防知识

增强民众公共安全意识

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民防组织

成为国际民防组织的成员国

北京西城如何做好民防工作

民防知识您了解多少

一起来看下吧!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启用2250平方米人防工程存储废旧物资,恢复校内古建筑教学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北师大二附中利用早期人防工程进行食堂隔油池建设,解决数千名师生午餐供应问题。西城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国动办”)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擦亮“人防+”名片,“盘活”人防工程使用,切实解决了困扰学校已久的疑难问题。

学校对人防工程使用标准不清晰,部分校内人防工程利用率不高,学校对即将按计划回填的早期人防工程有使用需求......这些是区国动办深入开展“大调研、真落实”过程中,通过梳理西城区校园内处于闲置状态的人防工程、深入实地调研,发现普遍反映的疑难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区国动办强化“该不该、能不能、怎么办”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创新“梳理资源、对接需求;研究政策、指导改造;快速审批、免费使用”的人防工程公益化使用工作流程,主动向前一步,变“要我办”为“我要办”,放大“人防工程公益为民”的效应。

“动态更新”摸底数

“绿色通道”增效率

聚焦于西城区“提升工作效能水平”的工作要求,区国动办及时汇总整理人防工程使用状态、使用证办理、新竣工工程等基础数据,精细化管理工程台账,从中梳理出西城区部分校园内处于闲置状态的人防工程,建立“助力教育公益为民”基础台账。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未用工程对应的西城区十三中高中部、黄城根小学(后广平校区)等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勘察人防工程的实际状况,了解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对人防工程的使用需求,在基础台账中及时添加实际困难和使用需求信息。

区国动办不断优化人防工程审批流程,由原来的“大厅办”到“上门办”,将审批流程、审批内容前置到前期调研、方案确定过程中,保证人防使用审批“即提交、即合格”,促使人防使用证办证率快速提高。

“横向沟通”提效能

“长效管理”助教育

城市地面可利用空间逐步减少,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好“地下人防工程”?着眼于西城区学校在利用人防工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区国动办认真研究人防工程使用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与校园内设有人防工程的学校加强“横向沟通”,建立“学校提需求,部门谋方案”长效管理机制,把有利于学校建设的事办成办好。

2023年以来,利用人防工程为6所学校需解决废旧物资占用校内古建筑、改建食堂、建设食堂隔油池、固定资产存放等问题。节省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了城市空间。

在为学校提供人防工程的同时,区国动办还主动与学校沟通协调,大力开展国防动员教育“进校园”活动。为学生讲授国防动员教育课,讲解如何区分辨别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体验心肺复苏救治方法、学戴防毒面具,模拟伤员并搬运转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成为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观念。

落脚于“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区国动办以“人民防空为人民”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人防工程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坚持安全使用、需求导向、共建共享和社会运作的原则,做到应用则用,应用尽用。

近年来,区国动办与区属委办局、街道办联系,先后将20余处、20000余平方米的人防工程用于社区居民车库、微仓储、物业办公、社区活动中心、宣教基地、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公益用途,不断擦亮“人防+”名片,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中,不断激发人防工程公益化使用的原生动力,生动诠释了城市建设中人防工作的全新内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贡献国动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