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广播103.9听天下10月26日报道“1970年,斯诺在北京钻了个洞后表示大为震惊!”
播讲人:郭炜
节目编辑:于达、程涵
小剧场配音:田洋、孙潇、宝木、陈光、韩建强
在之前的节目里,我们聊到过在北京城修建有很多隐蔽的防空洞。它们可能就在你我身边,却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低调地存在,并不太吸引大家的注意。

您可能不知道,北京城里的防空洞那可是个庞大的工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开始修,一直持续到了今天!那么,围绕着这项关系国家安全的庞大工程,都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防空洞工程任重而道远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防空工作就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修建防护工程,又是人民防空工作中的重点。
所谓的防护工程,通俗点说,就是大家通常意义上说的防空洞。修建这种设施的目的,是为了在战争爆发时,能够隐藏人员和物资,达到降低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打从1949年起,北京市就制定了详细的人防工程修建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到1967年为止,北京市要修建起6500多个防空洞,总面积达到131万平方米。
听到这个数字,估计您会问了,咱们真需要这么大面积的防空洞么?
还真是需要。要知道,修建防空洞,可不是单单挖个洞能让人躲进去那么简单的,这防空洞里必须要实现供水供电,确保人们在隐蔽时的生活和安全。
另外,这些防空洞还要修建配套的急救站、消毒站等设施。为的就是防止在战争中,敌人不讲武德地使用细菌战、化学战。
此外,还需要有毒气、细菌的化验室,浴室、洗衣房、洗车场等配套设施。把这些统统加起来,面积小了那可真是不够。
也正是因为要修建大量的配套设施,所以这项工程修建规划的执行效率一直不太高。
后来有人做过统计,在1967年以前,北京市实际完成的防空洞并没有达到规划指标。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工程量太大,修建难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正是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用人用钱的地方多,政府也没法把精力都放在修防空洞上,所以工程进度才上不去。
不过到了1969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转变——从这一年起,北京、甚至是全国的防空洞修建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就在1969年,中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珍宝岛事件。

中苏关系一时间变得非常紧张,苏联向中苏边境增调了包括坦克、飞机、导弹等重武器在内的大批军队,甚至还计划拿原子弹对我们发起攻击。
在这个背景之下,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让大家做好战争准备,而且是做好打核战争的准备。
既然是要做好战争准备,那防空洞首当其冲,成为了所有工程中最为优先的一项。

还是拿咱们北京举例子,从1970年起,北京市人防领导小组重新推出了一版《首都构筑防空工程三年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北京市防空洞的修建工作全面提速,力争要在三年内,修建起90万平方米的防空洞,什么概念呢?这可是之前十几年修建的总数。
大刀阔斧修“地下城”
很多人会担心,这样一个比之前高了好几倍的防空工程规划,真的能做得到吗?除了大型的防空工程外,北京城当时还修了一种小型工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防空洞的修建成为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大事。
为了凸显对这件大事的重视,党中央直接传达指示,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牵头,负责领导全国防空洞的修建工作。
从此之后,全国的防空洞修建工作积极开展,大中城市的干部、居民,工矿企业的工人和人口密集乡镇的人民群众,紧密动员了起来,大家白天抓生产,晚上挑灯夜战,开展防空洞的挖掘修建。

还是以咱们北京城为例,到了1972年下半年,共修建完成了83万平方米的防空洞,不仅解决了这些防空洞的供水供电问题,还修好了相应的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和防核武器的设施。
这个成绩,达到了当初那个首都三年修筑规划的九成以上,基本算是完成了当初制定的目标。
除了大规模修建的防空设施外,当时在北京城,还修建了许多附建式的人防工程。
什么是附建式人防工程呢?简单来说,就是那种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地下防空工程,也就是所谓的防空地下室。
您可别小瞧这种附建式人防工程,从1952年起,北京市政府就要求,凡是修建新的房屋,要同时修建相应的附建式人防工程,为的就是解决在这些房子里工作生活的人们,一旦遇到战争爆发,能够有就近的隐蔽场所。

这样的防空设施有几个好处,首先说,在和平时期,这种防空洞可以适当利用,当作员工的食堂、仓库等等;
其次,这种防空洞虽然也有自己的供水供电设施,但是在平时,主要还是使用上面建筑物的城市自来水和电源,可以降低水电使用成本;
第三,就是不同建筑物间的防空地下室,也可以修建通道进行联通,构成一片地下防空网络。
拥有这么多好处,使得这种附建式人防工程的修建,逐渐变成了新修建筑物必备的配套设施。
即便到今天也是如此,如果您稍加留意可能就会发现,比如您工作的写字楼的地下室和车库,或是您居住的小区居民楼的地库,可能都标着人防工程的字样。

这就是那种典型的附建式人防工程,和平时期大家正常使用,一旦遇到战争爆发,也方便您进行隐蔽和躲藏,实在是一举多得。
我国防空洞“对外开放”?
从1969年起,随着国内防空洞修建数量的增多,也开始引起国外的注意。
在这以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又做出了新决策,要对外面适当宣传一下我们中国的人防工程。
可按理说,这种工程不是应该保密的么?为什么还要进行宣传呢?

随着国内大规模防空设施的修建,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邀请一些东西方国家的首脑和知名人士,参观我们的人防工程,起到对我们防空设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能遏制一下那些想要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外国势力。
在这个北京下,就有了我们开篇音频小剧场里的那一幕,1970年秋天,埃德加·斯诺访华,毛主席当时就决定,安排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参观一下我们已经修好的人防工事。
任务下达给了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经过相关人士的商讨,一致决定:邀请斯诺参观位于北京大栅栏的人防工事。
于是,在1970年国庆节后的一天,北京人防办的工作人员,陪同斯诺来到了前门服装店。
就在这件服装店里,斯诺惊讶地发现,工作人员推开了一个看似普通的服装柜台,在下面,露出了一个隐蔽的防空洞的入口,这可把斯诺给惊呆了,连连赞叹之余还说希望能够拍照留念。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陪同斯诺沿着弯弯曲曲的地下工事,参观了好几公里,还向斯诺详细介绍了发电间、厕所、人员聚集地的位置,同时也指给他看哪里是备用的出入口,以及哪些通道可以通往其他的防空洞。
斯诺也是兴致高昂,一路走一路拍照,一点不觉得累。
随着参观的进行,他还给人防办的工作人员,提了自己的建议:
我采访过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损失惨重,如果他们当时有你们这样的防空洞,相信损失会小很多。只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这些防空洞的通风口,似乎比较靠近现有的房屋,可一旦这些房屋倒塌,地道的通风可能会有问题,是不是需要再改进一下?
工作人员也觉得斯诺的建议可取:那我们回去以后抓紧改进,等将来改造好了,再请您来参观!
1971年,斯诺在美国出版了他的新书《漫长的革命》,里面就提到了他的这次参观。
他还写到,在中国,就连幼儿园都设有自己的防空洞。他的这个说法,引起了西方人的无限联想,您想想,连幼儿园都有防空洞,那其他的工矿企业政府机关,岂不是更要配齐这种设施了么。
斯诺的这次中国之行,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影响。顺便我们再提一句,斯诺参观的大栅栏人防设施,是从1969年开始动工,之后经历了10年的修建,到1978年才算是彻底完工。

这个设施的建造者,就是大栅栏商业街上45家店铺的两千多名职工。
建造完成后的大栅栏人防工程,一共有5000多平方米,有出入口、通风口113个,地下密集的防空洞网络里,包含了能同时满足平时和战时使用的食堂、商店、药店、库房等设施,还有必需的电站、水井、厕所、电话和消毒间等等。
整个防空工程配套设施非常完善,即便是躲在里面生活一段时间,也完全不成问题。
应有尽有、时刻防御
斯诺的这次防空洞之旅,让党中央意识到,这种邀请外宾参观人防工程的方式,宣传效果很好。在此之后,又有一位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也来参观了中国的防空洞,他又是谁呢?
1971年6月,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在参观了北京地铁之后,他特意提出,想要看一看中国的人防设施。
对于这个要求,党中央非常重视,就在6月21日,在周总理的亲自陪同下,齐奥塞斯库参观了位于北京建筑机械厂的人防工事。
他的这次参观,和斯诺的不太一样,这毕竟是一国总统,请他从购物柜台下面的小入口钻进去,明显不太合适。
于是,在建筑机械厂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周总理和齐奥塞斯库总统,从工厂的环形地下通道进入了防空洞,这条通道经过了精心整修,修得是灯火辉煌宽敞明亮。
进入防空洞以后,齐奥塞斯库惊讶地发现,这里包含着庞大的地下空间,相关人员也向他详细介绍,这里是指挥所、民兵武器库,那边有仓库、发电站、救护站,后面还有人员隐蔽所等等。
如此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防空洞,让齐奥塞斯库看呆了,忍不住连连称赞。
当一行人走到出口的时候,周总理忽然回过头来,微笑着对齐奥塞斯库说:
“总统先生,我们的防空工程,完全是为了防御。当你回国路过莫斯科的时候,请给柯西金总理带个信,请他放心,我们的地道是不会挖到莫斯科去的。”
考虑到当时中苏两国紧张的关系,周总理的话,无疑是释放了一个极其友好的信号。
至于齐奥塞斯库是不是把话带到了,今天已经很难核实了,至少在当时,他听了总理的话,还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的。
有个不完全统计,仅仅在1970到1972年间,就有四千多名外宾参观了北京的防空设施,他们中间有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外交使节、新闻记者,还有政党团体代表和知名、友好人士。很多人都对这里复杂而健全的防空设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在防空洞接待外宾
对北京而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的人防工程管理机构,每隔几年就会制定一个短期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通过这种分段规划分段修建的方式,逐渐搭建起了北京城庞大的地下防空工程网络。
这些防空工程中,既有咱们提到的附建式人防工程,也有接受过外宾参观的成体系的大型防空设施,还有对一些废旧矿井、自然洞穴进行整修利用的防空洞。
现在,和平的时间久了,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防空洞总是闲置,似乎完全没有修建的必要了。
可是您要知道,这些设施都是作为战备工程存在的,就是要在和平时期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战争真正爆发时,保护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做到真正的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