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时报:让地下长城变身便民服务矩阵

2025-11-18 14:02:00 南京国防动员微信公众号

“以前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现在地下接送区即停即走,10分钟就能完成交接!”无锡蠡园中心小学门口家长李先生的感慨,正是江苏省人防工程从“战时堡垒”向“民生港湾”深度转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江苏省国动办锚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通过省本级统筹引领与13个设区市精准施策同频共振,让“地下长城”持续释放民生暖意,构建起覆盖多场景的便民服务矩阵。

这些年,江苏省国动办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将人防工程便民服务纳入重点攻坚任务。今年以来,办党组立足民生需求、聚焦职能使命,先后三次专题召开利用人防工程服务民生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政策精神,研究部署人防工程在便民服务、应急保障、资源盘活等方面的具体举措,统筹推进工程改造、功能拓展、管理优化等重点工作,着力把人防工程打造成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党组成员带队分赴无锡、南通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8个典型项目,梳理业主权益协调、信息化管控等“民生清单”,为全省转型提供精准指引。

在政策层面,江苏省国动办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地下空间统筹机制,推动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实现人防工程与地铁、管廊协同建设,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防护服务网络。

在破解接送难题方面,无锡蠡园中心小学人防工程打造“智能接送港”,家长通过手机 APP 实时查看孩子动态,车辆按预约分道进出,同步共享周边人才公寓车位提升利用率;南通紫琅湖实验学校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家长身份自动核验,智能分道装置保障学生有序通行,彻底终结“校门堵局”。

在盘活闲置资源上,南京鼓楼区狮子山人防工程经加固改造,转型为集纳凉点、宣教馆于一体的"第二课堂",年接待周边学生超万人次;苏州里河社区将闲置人防工程改造成“共享温馨小屋”,集成日间照料、青少年活动等功能,年服务居民超2万人次,老年助餐服务满意度达98%。

连云港海州区将人防工程升级为“邻里中心”,老年食堂、四点半课堂精准对接需求;淮安越河小区人防工程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羽毛球场、社区食堂成为居民休闲首选;盐城大丰区推动人防疏散基地与旅游景区“组团发展”,配套民宿、稻田书店等设施,既解决战备空间闲置问题,又为村民新增就业岗位;宿迁将人防知识进校园纳入标准化体系,建成28个校园国防人防教育馆,宿迁中学场馆更实现校内教学与周末开放的社会共享。

在缓解出行痛点上,南通任港路地下人防工程设置86个车位,其中52个配备新能源充电桩,通过“白天服务商圈、夜间开放居民”的错时共享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维护资金良性循环;中创区医学综合体人防工程提供758个车位,同步具备战时医疗救援功能,破解看病停车难的同时强化应急保障。

扬州广陵区将老旧人防工程改造成智能立体车库,车位利用率提升4倍,居民停车费下降30%;镇江打造人防主题安全体验馆,通过 VR 技术模拟灾害场景,年均开展应急演练80余场;徐州卧牛山人防工程转型为深地科学实验室,实现战备资源与科技创新融合。

在老旧人防工程维护上,各地加大投入完善老旧人防工程管护。南通筹措专项资金,对怡园北村11处老旧人防工程开展雨棚翻新、水泵维修等改造,恢复使用后新增500余个车位;宿迁将中心城区人防工程维护纳入年度民生实事,计划投入资金改造10个老旧小区设施,通过“智慧物业”平台规范车位租金管理,构建网格化管护模式。

泰州将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布局提升人均防护面积;常州天宁区人防主题公园配备烟雾逃生通道等设施,成为市民应急实训基地,全方位提升人防工程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人防工程既要能挡硝烟,更要能暖民心。接下来,省国动办将持续深化“需求导向、创新导向、融合导向”理念,从政策支持、技术保障等方面强化全链条支撑,让每一处人防工程都成为守护民生的“温暖堡垒”。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4593777164317115657&skey=@crypt_38503e44_0fb64d283c8bf17a3136512f70d51b4b&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