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备亮相“地下城”
把有毒有害物质阻挡在人防工程之外、在人防工程内为掩蔽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设施……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实验学校人防工程经过平战转换,变身为可容纳大批人员的一座“地下城”。其间,一系列新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往平战转换训练中,滨海新区人防主管部门习惯用沙袋在地下人防工程门外堆积起防护墙,用以加强防护。虽然墙体只有1人来高,但堆积起来费时又费力。这次训练,他们引进防爆笼代替沙袋堆墙。
防爆笼是一种装载沙土等重物的网箱,具有抗爆炸冲击波的功能,能够减少爆炸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伤害。他们在这次训练中使用的防爆笼,搬运方便、填充沙土快捷,与人防门共同构筑坚固的防护屏障。
“防爆笼设置到位的时间,是沙袋堆墙的三分之一,而且更节省人力。”滨海新区人防中心工作人员王强介绍,他们会同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对于进入人防工程内的人员来说,水是必需品。然而,在平战转换训练中,参训居民并未见到工作人员修筑水池、搬运水箱。工作人员于小龙指着一个贴墙展开的墨绿色袋子说,这就是储水的容器。
这个袋子可储水50吨,注满水后既能绕着柱子摆放,又能在墙角处展开,最大程度减少对空间的占用。“放水折叠后仅0.5立方米,可塞进楼梯下存放。”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储水袋低温下不冻裂、高温下不软化,是复杂条件下理想的储水工具。
传统混凝土水池施工时间长、占用空间大,难以快速储水和随机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滨海新区国动办与当地新材料企业合作,研制出体积小、储水快、可变形的折叠式水袋,尽可能地多为地下空间掩蔽人员提供水源。
“如厕也如意”,是许多参训人员的愿望。平战转换训练中,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在人防工程最里面,工作人员朱仰云推开一扇板门,门内40平方米的乳白色空间洁净无异味——这是他们首次使用的装配式厕所。
笔者发现,启动蹲便器脚踏阀,黑色生物降解袋便会自动下落、密闭收集。装配式厕所设计人员运用降解技术,实现粪污与空气零接触,破解地下空间“卫生死角”难题。厕所墙板可重复使用,拆下后码放体积不到5立方米,平时可在人防工程内存放。
“实现人防工程快速平战转换、高效掩蔽人员,离不开高新技术设备的助力增效。”滨海新区国动办副主任张磊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相关技术部门,为掩蔽人员量身定制更多的高新技术设备,让人防工程成为安全可靠的“护民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