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防动员训练实战化水平
“练兵难则进军易,练兵易则进军难。”作战部队如此,国防动员领域亦然。国防动员训练实战化水平高,便能锤炼队伍、磨合机制、弥补短板,为未来国防动员的高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若实战化程度不够,训练就会沦为“花架子”,难以把优质潜力转化为保障部队的实力。和平时期,国防动员训练实战化面临战场环境难模拟、方法程序难规范、评估标准难统一等困难。“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只要深刻把握国防动员特点规律和运行机理,顺势而为、精准施策,就能有效提升国防动员训练实战化水平。具体而言,训练实践中应遵循“六宜六不宜”。
其一,训练场景构建“宜实不宜虚”。战争是残酷且复杂的,国防动员作为联合作战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保障战场、服务打赢,其训练必须在高度逼真的战场环境下展开。这就要求摒弃一厢情愿的理想化设计、追求视觉效果的脚本化设计、四平八稳的推稿式设计;应通过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及其对国防动员的要求,从敌我攻防态势、战场需求提报、物资紧急前送、重要目标防护、伤员转移后送等多方面入手打造训练场景,让参训人员切实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与不确定性,增强遂行动员保障任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其二,训练流程“宜严不宜松”。从一定角度讲,国防动员是一个把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紧密结合的过程,部队对地方有什么、有多少、找谁征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底,地方对部队要什么、要多少、何时要等需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国防动员训练组织方应依据这个原理,设计出科学严密、环环相扣的训练流程,每一步都要严谨规范且前后衔接,切不可随意简化流程、减少步骤。要通过训练,使来自各级党政机关、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参训人员熟悉掌握国防动员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一旦需要,确保能够从平时工作岗位快速转换到战时指挥席位。
其三,训练指挥协调“宜畅不宜滞”。国防动员涉及军队、政府、企业等各方面,需求方与供给方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壁垒”和“协调梗阻”。应以训练为契机,建立健全顺畅的指挥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与权限,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确保指令传达迅速、信息反馈及时、行动协同一致。训练中,应通过临时设置情况、随机导调等方式,让各方面进入情况、进入角色,齐心协力打通卡点、堵点,确保供需对接渠道畅通。
其四,训练内容“宜广不宜窄”。现代战争涉及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国防动员训练内容也应力求全面,不能只在一两个领域内打转转。既要涵盖传统的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又应根据需要向新兴领域动员拓展延伸,确保各个动员要素、各个行业系统都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动员能力。
其五,训练手段“宜新不宜旧”。国防领域是一个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国防动员训练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组训施训效果。比如,可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逼真的环境模拟、精准的态势感知和高效的指挥控制。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分析,为增强动员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六,训练评估反馈“宜深不宜浅”。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国防动员训练的评估反馈十分重要,但目前一些单位训练结束后既没有深入细致地讲评,又没有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使评估反馈流于形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从指挥决策、潜力挖掘、协同配合、部队反映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客观公正地分析训练取得的成绩和暴露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参训单位和个人,督促其及时整改,形成“训练—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推动国防动员训练实战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