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也能变身“趣养”童乐园?科普探索、生态历奇、工程设计......童趣无穷
在上海的众多老大楼下方,隐藏着许多防空洞。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和功能的淡化,这些防空洞逐渐被世人遗忘,宛如鸡肋。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的赤三小区,这个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住宅区,总建筑面积达到8.4万平方米,其特色在于每栋楼底都设有防空洞。
赤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姜颖聪透露,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进程中,他们开始思索如何重新利用这些被闲置的空间。街道方面萌生了将其转型为公益用途的构想。
“以我们现在所处的4号楼为例,”姜颖聪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个防空洞占地944平方米,高度达到2.8米。在经过一番翻新改造之后,我们已经将原有的十多个房间转变成了多功能活动室。”这些房间现在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国防教育室、党建初心室、书画展览区、阅读空间、综合会议区、健身中心、公益储藏间、乒乓室、妇女专属活动区以及保健室等。
其中,儿童友好活动室是最近刚建成的。“起初,我们还担心建在防空洞里的儿童乐园会不会被居民接受。但其实,这里还在试运营的时候就非常受欢迎,很多小朋友等着前来打卡。”姜颖聪说。
六大板块,展现神奇的地下王国
姜颖聪口中的这个儿童友好活动室,全名为“趣养”童乐园,融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科普展馆建设理念,并运用智能生态科技和临境技术,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集历奇体验、科普教育、生态互动和生命探索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实验基地。
记者从曲阳路街道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的品质,优化社区科普资源,打造更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友好环境,曲阳路街道开展了此项目,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经过专项调研结合采纳居民建议,最终确定六大板块,分别是“社区微型博物馆(赤三板块)”“AI智能牧场与生物互动区”“生命实验室”“匠心工坊”“地质历奇屋”和“居民会客厅”。
来到“趣养”童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墙的蝴蝶标本,青凤蝶、剑凤蝶、虎斑蝶、金斑蝶……让人应接不暇。这些精美的蝴蝶标本可不是来自纪念品商店的现成工艺品,而是出自前不久由社区自治办与赤三居委共同开展的一场“蝴蝶拟态微景观DIY”活动,它们的作者正是社区里的孩子们。
在这个“社区微型博物馆”区域,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博物学及昆虫分类学等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再往里走,左手边的“AI智能牧场”区域则展示了先进的智能牧场管理系统,并提供菌菇种植技巧与亲身体验,平菇、香菇、猴头菇……每隔几天就可以装满一篮子,收获感爆棚,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而“生物互动区”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与生物近距离互动的机会,由小志愿者负责轮流养护,既丰富了他们的畜牧业知识,也增加了“童乐园”的亲和力,增强了孩子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现在,几只蓝胸鹑(芦丁鸡)和垂耳兔成为了这里的首批动物居民,每天都享受着志愿者与孩子们的照顾与饲育。如果要说哪个板块最酷,那就非专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与体验的“生命实验室”莫属了。
为了尽最大可能模拟大自然里的状态,运用LED光电模拟装置,呈现出模拟大自然闪电超酷仿真云朵、模拟自然光线的补光装置、模拟下雨和瀑布的水循环装置以及正在建设的通风设施,这里营造出了一个个“沙漠”“海洋”“雨林”拟态环境,即便承载它们的缸体不算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将生命的循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孩子们对生命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而要说到最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必定是最里面的那间“地质历奇屋”了,当房门被推开的刹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瞬间穿越到侏罗纪。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模拟化石(矿石)勘探过程,感受地质变迁的神奇,此外“匠心工坊”与“地质历奇屋”结合,提供了传统工艺制作及创智DIY手工制作的平台,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激发了创新思维。
不仅如此,“生命实验室”还致力于有机发酵及碳综合的研究与实践,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趣养”童乐园的六大场馆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更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体验、交流的多元化平台。
让孩子不仅是使用者,更是共创者
“小兔子长得好快啊,感觉比前两周我看到它的时候又大了一圈。”“平菇长得更快,没几天就可以装满一篮子了。”记者是在周五的下午前去采访的,和往常一样,一群来自周边小学的学生在放学后欢聚于此。
“我们这次选取的颜料是丙烯——根据我多次的实验,发现将丙烯颜料加入到石膏粉中后,凝固起来会比较快,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涂鸦工序争取到更多的创作时间。”85后上海小伙张云亨正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讲解如何DIY一块自己心目中的“化石”。
为何会有如此“脑洞大开”的活动呢?原来,那还是源自于一次与孩子们的闲聊。“‘地质历奇屋’自开放以来,就一直很受欢迎,孩子们非常享受拿着小铁锹在沙土里勘探化石的寻宝过程。
他们告诉我,平时也会去一些博物馆里参与这样的挖掘体验项目,但是按照规定,是不能把自己挖到的‘宝贝’带回家的,这也让他们的获得感大打折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我就策划了这场自己DIY‘化石’的活动。”张云亨告诉记者。
虽然“趣养”童乐园已经正式落成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建设工作就此结束,相反,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会根据孩子们的需求不断生长的空间,而且更加可贵的是,孩子们不光是这个空间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这个空间的共创者。
比如“微型博物馆”里的蝴蝶标本,“地质历奇屋”里的人工化石,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通过他们的奇思妙想和着手实践,渐渐将这里建设成为他们向往的儿童友好空间。
为了加大辖区内孩子们与“趣养”童乐园之间的黏性,这里还利用植物、菌类和动物的不同生长周期,精心设计了一个闭环,从而吸引更多的孩子可以一起参与到照料它们的日常工作中来,也让整个空间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社区内已经有了一群充满热忱的青少年志愿者,他们由5位富有领导力的“小主人”领衔,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其中,有的成员擅长发掘需求,有的则凭借丰富的课外知识为团队提供专业支持,还有成员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牧场的维护工作。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到童乐园的建设之中,共同为社区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曲阳“趣养”童乐园项目旨在通过拓展赤三、巴林、林云等社区的“临境”设施,构建一条以“儿童友好”设施为节点、周边科普步道为脉络的“儿童友好”生态步道。
该步道将各社区服务点位紧密串联,每个点位均展现该社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巧妙融入科普探索、生态历奇、工程设计等多元化元素,从而打造具有曲阳特色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环境。
说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趣养”童乐园将继续致力于社区服务实践,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同时,该项目还将与“趣养”社区的其他项目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曲阳社区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聚焦儿童发展环境,积极优化配置,统筹社区内儿童活动场所和服务项目,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工作走向深入,就在前不久,曲阳路街道围绕机制、平台、队伍三个维度,成立了“Q连萌”儿童友好品牌,今年,还将组织开展多场专题儿童议事会,并邀请辖区学校、社会组织代表担任指导员,更好推动儿童参与社区微治理。
同时,联动区域化成员单位,以儿童友好“家萌店”的形式,配备儿童服务设施、开发或出售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益的产品,共同助力街道儿童友好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