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

2023-11-21 17:52:00 《中国双拥》杂志

国防动员贯通经济与国防、横跨军队与地方、关联平时与战时,是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把握、科学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注重统筹处理“四个辩证关系”,奋力推动新时代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政治与军事的辩证关系,切实把正新时代国防动员方向

国防动员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指挥,确保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突出政治性,强化党管武装。党管武装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的贯彻和体现。必须坚决把国防动员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防动员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突出战略性,强化使命担当。大国军队需要全局视野,大国动员需要大国防观。建设强大国防动员,必须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政略需要和安全战略需求,把动员事业放在复兴伟业中谋划,把动员布局放在国家全局中谋篇,把动员方略放在强军战略中谋定,全面提升国防动员支撑强军胜战能力。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须自觉胸怀大局、一心为战、扎根川蜀、勇当先锋,加快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

突出人民性,强化践行宗旨。建设新时代国防动员,必须牢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继承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四川省军区各单位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头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深刻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全力构建军地一体化发展格局

安全离不开发展的成果,而发展又需要安全来保证。当今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战场上的对抗不仅是军事体系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理解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两大主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强国兴军、强军备战提供坚实国防动员力量支撑。

加强战略规划统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必须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谋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跨军地、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把战略方向军事斗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区域工业布局,总体规划、一体推进。

加强政策制度衔接。军地应健全完善需求潜力对接、联合协调、任务统筹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成果互鉴。通过“双向驱动”加强军地衔接,形成以需求牵引目标、以政策制度对接、以规划统筹建设的融合式发展体系。四川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应搞好政策制度配套衔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各类资源有效转化运用。

加强力量整合运用。国防动员力量是联合作战力量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要充分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做实各领域各方向动员准备,推动国防动员力量与联合作战力量一体筹划、一体联动、一体运用,积蓄打赢战争综合实力。统筹抓好民兵应急能力和应战能力建设,建立军事需求库、融合项目库、动员人才库,最大限度实现各种力量整合运用。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地震、火灾、泥石流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推进国防动员应急力量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相衔接,加强应急力量统合融合,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深刻把握备战与止战的辩证关系,全力提升打仗型国防动员能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积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增强军事斗争准备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着力提升对打赢未来战争的支撑度和贡献率。

坚持平战结合。健全平战转换机制,推动指挥体系平战一体构建、动员准备平战一体促进、行动能力平战一体提升,实现战事未起、动员先行、升级有备。要进一步理顺国防动员平时领导管理和战时组织指挥关系,厘清职责界面,健全运行机制,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运转畅通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体系,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综合保障力。

坚持发动民众。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必须不断深化对人民战争本质属性、制胜机理、力量来源的规律性认识,为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提供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要积极挖掘更多基于现代科技的参战支前途径,拓展更广基于新域新质的参战支前力量,发动民众力量、凝聚民心意志、集聚民间智慧,有力支撑打赢战争。四川作为西部方向国防动员重要承载区,必须紧盯斗争一线、作战一线、任务一线需求,实现前后方实时对接、精确动员、有效供给。

坚持建强民兵。必须紧贴新时代民兵使命任务和发展要求,强化支援保障作战功能,突出实战化训练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着力锻造精干力量。突出多样化任务锤炼,发挥民兵队伍就近就便、地熟人熟的独特优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提升实战能力。

深刻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全力汇聚全社会思想意志力量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保障。现代战争突发性、残酷性空前增强,既是举国物质的较量,更是全民精神的比拼,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必须充分认识迈步强国强军新征程,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社会厚植居安思危意识、敢于斗争精神、崇军尚武观念、强国强军担当,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汇聚磅礴力量。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要着眼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以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契机,弘扬优良光荣传统,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四川省军区系统应加强军地协调对接力度,提高“双清单”“三助力”工作质量,想方设法解决部队战备演训、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现实困难问题,确保官兵心无旁骛谋战练战备战。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大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督导体系,构建军地协力、区域协同、系统协调、业务协作的工作格局。坚持面向全民、分类施教,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努力实现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全覆盖。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历史厚重,英雄人物辈出,有着崇军尚武、尊崇英雄的光荣传统。应充分用好用活丰富红色资源,弘扬中华武脉和千年古蜀文化,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