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刊 | 南京日报:强国兴军 铸盾护民 奋力开创特大城市国防动员改革发展新格局
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国之大者”。南京市委、市政府、南京警备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周密计划、强化编成、系统联动,擘画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新蓝图。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坚持立足更高站位,勇做改革排头兵,从2023年1月依托市人防办为基础调整组建以来,强化建章立制和体系整合,从机构挂牌到"三定"出台,从人员重组到位到角色转换,一个面向打仗、组织清晰、军地协同的国防动员新格局在南京这座特大城市展现新姿。
宁镇防护区人防机动指挥所联合训练
老责要担,新责要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国动办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高度,勇担向军、助军、为军的使命任务,坚决扛起国防动员改革和人民防空高质量发展重任,加快推进国防动员改革取得坚实成果。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国动办党委多措并举强化理论武装,贯彻落实“以学促干”总要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大兴调查研究,梳理解决堵点痛点瘀点问题,奋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同时,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围绕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挖掘便民惠民服务潜力,筑牢基层一线国防动员工作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近年来,市国动办(人防办)始终坚持统筹推进人防工程、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工作,全市人防建设发展走在全国同类别城市前列。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人防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2022年在全省人防系统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
人防专业队整训
聚焦体制改革
在全方位提升国动援战能力中争当示范
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蓄潜力、巩固国防的战略性工程。今年是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实施的第一年。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南京落地见效,开局起步是关键。
南京是东部战区机关驻地、长三角特大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工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检查、指导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工作。自2022年11月改革任务部署以来,市国动办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坚决贯彻落实《南京市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密集开展工作调研,多次到省国动办、南京警备区汇报改革工作,征求对市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调研原有“一综八办”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分析各区国防动员体制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研究相应对策措施。
厉兵秣马,水到渠成。今年2月以来,市、区两级国动办分别完成挂牌运行、领导班子配备、“三定”规定印发、印章启用等工作,完成内设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调整、领导班子工作分工,全面按照国防动员新机构模式开展各项工作。
建章立制,完善动员支撑机制
市国动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等不靠,紧前推进,加强工作衔接,细化职责分解,强化工作磨合,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夯实工作作风,优化军地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需求提报、军地协调、检验评估等制度,分层次建立完善国防动员委员会军地联合办公室的运行机制,形成定期例会、联合办公、信息互通、要事会商、协同指导等机制,尽快释放出改革的综合效能。
规划引领,锚定长远发展目标
深入研究编制符合南京城市定位的国防动员发展规划,引领指挥通信、专业救援力量、应急避难体系、城市防护体系、潜力核查系统等国防动员体系改革重点领域建设。围绕国防动员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研究解决难点、重点和堵点问题,推动国防动员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南京众多科研院所、专家智库的资源优势,围绕新职能新使命,组织开展三期国防动员系统履职能力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为推动国防动员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扎实基础。
从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高度,以强化国动援战为重点,勇担向战、为战、助战的使命任务。坚持“部队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要求,集中优势力量深化改革,完善军地协调机制。搭建部队“需求侧”与地方“供给侧”“桥梁”,完成多批次重点潜力和专项领域潜力数据核查。高标准组织实施上级军事机关和国家部委赋予我市的训练模拟重大试点任务。全力支持驻宁部队住房建设,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积极参加东部战区、江苏省军区组织的演习演练,组织长三角“两省四市”联合通信保障训练。
加强内部管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国防动员队伍。结合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按照岗位需要、个人意愿、组织意图相结合的方式,优化配置机关工作人员,强化内部处室磨合。坚持以学正风,营造浓厚团结奋进氛围,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升集体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对工作研判能力和执行力,为推进全市国防动员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市、区两级国防动员发展新格局。南京市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深化国防动员体制重组重塑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级部门肯定,体现了省会城市走在前列应有的担当。
深化主题教育
在推进以学促干取得新成效上奋勇登攀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市委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精心指导下,市国动办党委紧密结合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实际,聚焦凝心铸魂,牢固树立以学促干意识,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找症结、解难题,形成了阶段性成果。
主题教育强化党性锤炼
主题教育强化党性锤炼
实践走心,源于理论武装
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邀请市委党校和高校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13次;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例会、“三会一课”等时机,办领导带头领学促学,讲专题党课,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大讨论;开展“学思想·我来讲”“学习向未来·青年说”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市国动办强化理论武装,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将主题教育与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度融合,与“铸盾、强基、攻坚”党建品牌创建深度融合,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特大城市国防动员发展。
调研走实,融入改革发展
7月27日下午,市国动办组织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会上,各课题组汇报调研成果、总结剖析问题、提出思路举措。其中市国动办党委书记、主任赵小华领衔的《特大城市战时人员疏散掩蔽应急体系研究》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联合课题。课题基于特大城市防空袭作战中,组织居民开展人口疏散掩蔽为应用场景,结合南京实际,以城区街道社区为切入点,研究政务大数据、防疫、应急工作中的成熟做法,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组织指挥提供借鉴。市国动办计划以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领和带动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实施细则调查研究、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详细规划编制、老旧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等其他调研主题,全方位加强国动援战能力建设,构建起特大城市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后的“四梁八柱”。
服务走深,以成效比贡献
服务省市重大项目开展人防技术检测
市国动办坚持人民至上,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领导班子每人牵头一个课题调研、服务一个板块省市重大项目、深入社区开展一项国防动员工作宣讲、指导一场国防动员训练演练等“八个一”举措,以改革促进国防动员工作新发展。聚焦“五拼五比晒五榜”,提出服务省市重大项目十条举措,全力打造最优人防审批服务环境。梳理分类490个省市重大项目,探索“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审批新模式,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提升省市重大项目人防审批服务质效。建立对省市重大项目建立一对一专人服务机制,截至目前,现场小分队服务地铁七号线、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等43个项目,提供人防质监技术与指导服务派员91人次,多次在深夜凌晨派出小分队赴地铁开展专项服务。针对人防行政审批历史遗留问题,坚决扛起责任,逐一挂账销号,妥善解决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南京大校场安置住房统建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
坚持平战结合
在服务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中彰显担当
既要打造“胜战之弓”,又要铸就“护民之盾”。市国动办将国防动员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资源服务民生,拓展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深化惠民便民服务,实现国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北极岩人防纳凉点
开放纳凉,拓展更广天地
市国动办(人防办)已连续12年夏季开放人防工程,为市民游客在炎炎夏日送去一份浸润心田的清凉。聚焦为民惠民,奋力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背后,深刻展现出市国动办平战结合服务民生拓展见效提质。今年,市国动办对全市坑道工程进一步挖潜,开放更多人防工程供市民纳凉。按照周边有纳凉需求、结构安全无渗漏、交通便利、具备水电接入条件、工程内部完善、附近有公厕等条件进行筛选踏勘,加强工程改造,纳凉工程增加至13个。另选10余个作为储备点根据项目工程维修改造等相关准备情况,下步统一考虑开放,有效提升市民夏季高温纳凉获得感。
地下空间,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南京市把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大地下空间拓展力度,先后组织修编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南京市“十四五”人民防空建设发展规划》等规划,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量达8475万平方米,在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排名中,南京连续三年排名位居全国第三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中心城区、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市国动办(人防办)发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优势,推进在老小区利用绿地、广场、操场、城郊地铁车站的地下空间建设一批兼顾人防要求的地下停车场。截止2022年底,共建成20个,在建3个,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9400多个,新增商业、体育、教学、社区用房等配套设施面积约8.8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建设,在完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的同时,解决城市停车难、交通堵塞、商业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以来,新建人防工程竣工面积75万平方米,全市人防工程总量已达2600万平方米,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和过江隧道均兼顾人民防空要求,设防总面积350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计人均人防建筑面积2.7平方米,保持全省首位。
“五进”宣教,创新工作模式
“五进”就是国防动员(人民防空) 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媒体。市国动办努力构建国防动员新体制下“五进”工作新模式,把街道和社区作为做好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发挥教育场馆、网络新媒体、训练基地等阵地优势,把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知识送到校园课堂,把人防疏散设备设施和指挥体系深入到社区网格,增强广大市民对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今年,在做好中小学人防知识教学教研保障的基础上,继续创建“省人防知识进校园示范点”,更新配置90套初中人防知识教具柜;依托全市各区教育场馆开展25场社区网格员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业务培训;6月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国防人防知识小报创作大赛,共收到报名作品2790份;7月组织50余名获奖学生参加为期5天的国防人防夏令营,强化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深度宣传国防人防知识。
新时代,新征程。市国动办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吹响改革的冲锋号,强化备战打仗导向,寓军于民,铸盾护民,凝聚国防动员体制和整体建设合力,构建国防动员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引领者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