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国防之盾 育时代新人:雁翅基地“鸿翼课程”探索国防教育新路径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一群初中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战术手语训练和沙盘推演。这不是真正的军事行动,而是雁翅基地“鸿翼研学活动课程”中国防教育模块的日常教学场景。

“之前通过影视作品对国防有了模糊印象,但在这里通过亲身实践,我才真正理解了国防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联系。”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道。
雁翅基地作为门头沟区依托社会大课堂建设重点打造的五个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将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推出了“思政+安全”融合的“鸿翼研学活动课程”。

“鸿翼课程”的命名蕴含着深刻的育人智慧。课程设计者从“雁翅”这一地名中提取关键意象,形成了富有层次的教育内涵。
“鸿”字既呼应雁翅基地所处地区大雁迁徙的壮阔自然景象,又谐音“红”色基因,体现了传承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内涵;“翼”象征安全守护,寓意国防教育如双翼般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一设计将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与家国情怀培育有机统一,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国防教育不仅是军事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雁翅基地的国防教育模块以“国防少年智盾行动”为主题,构建了层层递进的五课程序列,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智识国防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学术数据库和AI工具自主研究国防知识,制作手抄报、PPT并进行小组汇报,培养理性认知能力。这一阶段着重构建学生的国防知识体系,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智训军事阶段,学生通过武器原理学习、射击体验和战术手语训练,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国防技能。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智策沙盘环节借助AI技术进行战术推演和沙盘对抗,并开展真人CS实战演练,提升学生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这种模拟实战环境的设计,使学生在高度沉浸的体验中加深对国防重要性的理解。
雁翅基地的特色在于将创意实践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在智绘文创阶段,学生结合永定河地域文化,设计国防主题印章、红军包等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课程最终以智享交流环节收尾,学生自主策划展览、担任讲解员,完成从学习到传播的升华。这一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雁翅基地的“鸿翼课程”突破了传统国防教育的局限,通过“体验-认知-实践-创新-服务”的全链条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国防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国家安全与个人成长的关联。这种融合思政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国防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地教师表示:“参加国防教育课程后,学生们最明显的变化是责任意识的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国防技能,更重要的是开始主动关注国家发展,这种观念转变是最宝贵的收获。”

学生不仅掌握了国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将感恩意识、责任担当内化为行动自觉,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国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雁翅基地这类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