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闻汛而动 ——房山区国动办“7.30”暴雨纪实
自“7.30”北京暴雨以来,房山区国动办(房山人防工程防汛分指挥部)周密准备,科学部署,人人奋力向前,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防汛救灾的合格答卷。
预先研判,重点防护。入汛以来,区国动办召开了2023年房山区人防工程防汛分指挥部调度会,对全区人防度汛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组织了一场人防防汛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全区人防工程防汛工作转入囤物资、抓抢险阶段。对于历史上进水的低洼地区,党组书记何国良、主任张喜利两人都赴现场进行了防汛督导。
大雨当前,群策群力。根据7.28日市区两级调度会指示,29日,召开区国动办应对7.29—8.1强降雨天气工作部署会。张喜利主任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防汛任务分工。各分管领导王爱军、罗得利、张俊秀分别对指挥所防汛、抢险救灾力量配置、雨中巡视巡查、灾情汇总报告、机关全员值守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
雨中行,人人奋力向前。7月30日凌晨,大雨如期而至。机关全体人员有条不紊,按分工投入各项防汛工作当中。
张俊秀带领机关女将,承担了应急会议系统、值班室值守任务和宣传任务。祖炳环、孙杨、张艳艳、刘换立、牛彤彤轮流盯守着会议系统,确保和区政府联络畅通;张月利专注于各类素材汇总,将国动办的宣传信息及时审核发布;臧芳一会撰写信息,一会端起相机捕捉同志们工作的身影。
王爱军副主任担负防汛工作一线指挥工作,高大的身影总是匆匆忙忙,视频会场、防汛救灾现场不断转换。几日抢险的他面容严肃,身影憔悴,说话中带着许多紧迫感;马修全带领人防抢险队伍,始终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琉璃河转移疏散群众,北潞园洪水抢险,在指挥所防洪应对时他带领队伍在机关值守了一整晚,和队员们在一楼大厅地上支起简易行军床,一起和衣而眠。
雨水越来越大,工会主席韩振路、刘成刚、张学利,袁宝海、范桂森、任国兴两组人员正在检查低洼地防汛准备工作,检查中发现九州溪雅苑的2台排污泵故障,立即督促使用单位现场修复,排除隐患。赵铁闯接到巡查的隐患信息,立即汇总备案,为人防防汛分指挥部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汛情、人防渗漏进水情况,源源不断的汇总起来,逐级上报区政府、市国动办。杨瑞新在单位年龄最小,记录防汛台账一丝不苟。
汛情不断升级已经有洪灾风险,张喜利主任果断决策,增补防汛物资和后勤储备,以备不测。罗得利副主任立即落实。机关增加食品饮用水储备,补充2000个沙袋以备机动。经陈海涛、赵璇、张闻宇、孙杨、马修全、高坤英多方联系,2个小时不到,各类物资在雨中送到了机关,当时已经到了29日晚7点。机关全体同志冒雨搬运物资,灌装沙袋。何国良、罗得利、韩振路手持沙袋灌沙封口,张喜利、王爱军拖着篷布忙着苫盖指挥所吊装口。刘成刚、任立涛、林远、张亚晨、王咏鹤力气足,一手2个沙袋码放现场,张闻宇、董士尊推着装满沙袋的小车走的飞快,温志永、陈锡伟仔细排查指挥所地表易进水部位,仔细封堵。到了晚9点,国动办机关防汛抗洪加固完成,大家泥水满身,干劲不减,又迅速投入各个值守岗位彻夜值守。当夜,任国兴在视频会议室盯守一整夜,张喜利、罗得利夜间巡查水势2次,王咏鹤淋雨发烧,休息了1天,又投入值守工作。全体人员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抢险。
洪水中救灾,国动人奋战抢险一线。随着大石河漫堤和刺猬河漫堤,导致了房山局部洪水灾害,区国动办抢险救灾组在张喜利主任带领下,全力转入救灾抢险阶段。在北潞芳人防工程倒灌现场,张喜利、王爱军、孙剑斌一线调度指挥人防地库排水工作,蹚水进入该工程内部,实地勘察结构沉降情况;贾建伟、童云在位于山区的西南入口疏散指挥中心值守,在停水断电的情况下,全力保障38名十渡抢险的消防人员修整;罗得利、刘成刚、任立涛、范桂森、白阳、任国兴等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分别驾驶自家车辆,穿越泥泞积水,一趟趟的将各重点区域受灾情况及时反馈指挥部。截止6日,北潞园4处进水人防工程已经基本抽排完毕,保证了人民群众安全。
本次“7.30”强降雨,由于区国动办部署得力,准备充分,将人防工程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除行洪水淹的几处人防工程外,全区人防工程无倒灌,个别工程内有局部积水渗漏但不影响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