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平战结合 两防一体资源共享——海淀区创新开展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
根据我国人防部门“两防一体化”建设要求,把人民防空与应急救援、抗震、救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随着人防工程建设日渐完善,将有条件的人防地下工程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使其成为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应急避难的场所,实现平战结合的功能。
海淀区人防办会同区地震局,贯彻国家、北京市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经过调研勘察,试点利用海淀区青龙桥街道挂甲屯社区和花园路街道金尚嘉园社区人防工程资源兼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地震应急避难空间,遇有灾害可以快速有序地安置居民,提升全区地震应急疏散安置能力。区地震局联合区人防办制定了《海淀区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完善应急疏散预案,绘制应急疏散路线图,张贴标志标识牌,7月底两个部门及属地街道进行了挂牌启动仪式。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人防工程兼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理念和经验,做到人防为民。区人防办、区地震局、区应急局和青龙桥街道办事处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海淀区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应急避难场所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出入通畅、平战结合、便于管理”的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应对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启用。
海淀区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应急避难场所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出入通畅、平战结合、便于管理”的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应对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启用。
海淀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人民防空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是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区人防办、区地震局和属地街道“以人民为中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理念,为辖区居民应急疏散安置又提供了2处Ⅲ类应急避难场所。
图/程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