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海淀地下空间“零上帐”自用宿舍“零疫情”

2020-07-24 15:34:00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

原标题:疫情期间地下空间“零上帐”自用宿舍“零疫情” 海淀地下空间上演“七十二变”

  狭窄黑暗的地下室改造为便民仓储,隐患重重的地下空间变身为双创空间,从打隔断的群租房变身社区便民的“菜篮子”……近年来,海淀地下空间综合整治工作上演“七十二变”。我区自2011年开始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整治以来,9年间上演地下空间“变形记”。疫情期间,我区地下空间实现“零上帐”,自用性宿舍“零疫情”,全区地下空间运行平稳有序,整治工作卓有成效。

  531处人防工程整治全部完成

  田村路街道瑞和园社区的人防空间口部房此前一直闲置,时常被堆满堆物堆料,2019年9月,经过田村路街道征集居民意见,这个人防空间被改造为社区警务服务站,为地区人防空间再利用提供了又一拓展方向。

  “原来那都是杂物,现在不仅干净规整,我们居民有点什么事儿去找片警也方便了,有了警察入驻,我们心里都感觉很踏实。”瑞和园社区居民邓先生说。这个人防工程的整治既方便派出所及时就近收集、掌握社区内治安动态,又能够充分依靠社区基础力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网络。田村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尹肇江介绍,街道共有人防工程点位92处,目前,田村路街道共利用整治后腾退地下空间42处,用于机动车库、办公、库房、宣教活动场所、便民服务活动中心及警务工作站。

  区人防办主任王京立介绍,我区从2015年至2018年完成了531处住人类人防工程整治工作,疏解人口约2.6万人,提前一年完成“动态清零”工作目标。2019年完成137处人防工程环境提升。为了巩固成果,我区先行先试,对具备条件和符合规定要求的工程进行再利用。目前,我区377处工程用于车库,86处用于便民仓储、双创空间、警务站、便民菜站、社区活动等便民服务。2019年利用人防工程完成向社会提供1000个新增车位。

  截至目前,区市属人防工程没有发生疫情,今年各街镇还将完成3至5处再利用人防工程,利用人防工程向社会再提供1000个停车位。此外,我区还将大力推进人防科学管理信息化水平,2020年实施人防工程数据智能运管集成项目,继续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6处,更新、新建防空警报16台,人防工程视频监控点600个,全面推动5G、大数据等技术的实际应用。

  普通地下室散租住人动态清零

  中关村街道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的地下空间,这个昔日违规群租严重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安全教育基地。

  “这个地下空间原先是违规群租房,地下一层曾被打了40间隔断,住着近100人,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突出。”区房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近1000平方米的地下室经过中关村街道的清退、改造、利用,如今变身为中关村街道消防安全宣教基地,基地内设包括消防员VR体验区、地震体验区、醉酒驾驶体验区等各种互动设施,具备积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区房管局局长辛果介绍,2019年以来,我区普通地下室实现了散租住人动态清零,全区普通地下室综合整治区、街镇、网格三级监管体系运转良好,普通地下室再利用持续推进。2019年至今共检查普通地下室15972处次,强化检查打牢防反弹基础。疫情发生后,我区高度重视普通地下室防疫工作,迅速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海淀区普通地下室自用性宿舍管理使用指南》,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使用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防疫专项检查,截至7月17日,区房管局共检查普通地下室8257处次。

  辛果介绍,今年,我区普通地下室整治工作的总目标是实现违规住人的“动态清零”,有序开展普通地下室利用工作,并做好存量普通地下室自用性宿舍的规范化使用及日常监管工作。同时按照市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一部署要求,建立“计划管理+动态清零”的工作机制,对市民服务热线中涉及相关诉求的纳入今年任务台帐。(聂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