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家风促进党风建设

2016-07-08 16:10:56 文/刘建华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更是一个家庭、家族的道德标准。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良好的家风传承可以促进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家风包含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意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地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有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节俭,好家风传承方能持久。
       家风也关系着从政者的成败。古之为官,凡行稳致远者都十分注重家风建设,做到戒急用忍。在清朝,安徽桐城张英家族之所以父子两代为相,是良好的家风引领他们走稳了坎坷的仕途。今日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的“六尺巷”就是张英家族与人为善、谦让低调家风的历史见证。相传张英任宰相时,其老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吴家建房时越界侵占,家人驰书到京城,希望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宰相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让三尺。吴家感其义,亦让三尺,留下这6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两家的礼让之举特别是张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风至今仍被传颂。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更关系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领导者要管好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营造良好的家风,严格对家人的教育管理。
       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周恩来总理为防止亲属特殊化,定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总理的“十条家规”,对领导者如何过好权力关、亲情关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刘少奇同志除了管好家人外,还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无论是总理的“十条家规”还是少奇同志的“约法三章”都突出了“廉洁”两字,为当代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少数”,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态,把“没事”当“有事”来看,把“小事”当“大事”来管,对家庭和身边工作人员中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警醒、早纠正,防患于未然。
       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