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鸣响工作的思考

2020-07-17 16:17:00 文/杜 军 陈文印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防通信站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4月3日北京市人防办接到通知,为了沉痛悼念在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遇难的同胞,全市范围内鸣响防空警报。4月4日上午10时整,随着北京市人防办主任刘宝杰下达警报鸣响指令,通信站宋莉准时按下警报发放的指令按键,低沉哀鸣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北京上空。

这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防空警报为悼念罹难者第二次在北京全市范围内鸣响。

由于北京人防警报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规划实施,因此早期的人防警报系统,还不具备集中统一控制能力,大多是通过电话等通信手段将指令传递给相关人员,由人来操作警报发出信号,存在管理困难、效率低、时延大、无法完成时间同步、人力资源浪费等缺点。

在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为沉痛悼念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全市防空警报第一次鸣响。短短的三分钟,却是对人防警报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的大考。为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通信站警报科几位技术人员和各区技术人员走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对警报器逐一检查,确保了试鸣活动的圆满完成。

进入新世纪,人防建设包括通信警报建设驶入快车道。北京市人防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建设。按照早期规划、重点建设、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区域化管理,由独家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从广普式维修转变为精准维修。出台了北京市人民防空警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实现了警报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也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预警信息发布。为广大群众提供无处不在、覆盖广泛、及时高效的预警信息报知服务;为首都在应对战时情况、极端灾害等突发情况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0年4月4日,举国哀悼。防空警报在时隔十二年后又一次在全市范围内拉响。同样是为了纪念在灾难中遇难的同胞,同样是短短的三分钟,背后承载的却是人防通信人绵延十二载的坚持与努力,是人防警报通信系统一步一个脚印的新变化、新突破。随着多级联网、智能控制、远程参数设置、状态诊断、设备监控、指令发放等功能的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简约化的操控技术手段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做到了闻令而动、精准控制,各环节实行联合协调,相互配合,及时对标对表,责任到人。音响盲区,重点区域重点对待,利用移动警报器对有特殊要求的鸣放点重点解决。警报音响覆盖率、设备完好率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三分钟的背后,是由无数人防人的默默坚守铸就。人防人牢记“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在国家和人民需要鸣放防空警报时,做到准时鸣响。不需鸣响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这里有许多都是曾经穿过军装的热血男儿,平时的任务就是把首都防空警报建设好、维护好。为了保证全市警报覆盖率,每年会在未覆盖地区新建警报器,开展看似枯燥的警报测试和维护,才奠定了顺利鸣响的基础。

在注重系统建设和规模发展的同时,北京人防针对警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联合协作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针对防误鸣问题,对防空警报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研发了防误鸣人防警报管理系统,并于2015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人防警报防误鸣查询维护系统中,实现了远程防误鸣检测与控制,解决了误鸣预防难、控制难和警报站点数量多、位置分散、分布范围广、维护力量严重不足等维护管理问题。在备用电源蓄电池更新周期研究方面,找到了影响备用电源蓄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科学确定了符合警报系统实际使用特点的更新周期,为优化备用电源提供了理论基础;人防警报电声警报器二次电源优化,通过理论分析、考察调研、实测分析、模拟验证等科学手段,分析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素与原设计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实现充放电管理与维护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蓄电池寿命延长25%。在北斗通信应用于人防警报系统中,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的双向通信,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盲区的精准全覆盖。在地下空间型多媒体警报控制系统中,使人防警报系统的覆盖范围从地上扩展到地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媒体化的人防警报系统。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起多中心、控制灵活、全覆盖的警报报知网。智能化后备电源供电和北斗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先全国。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利用警报网可组建二级超短波电台网,进行救灾联络,真正履行了使命任务。然而,距离真正的现代化技术还需探索,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进行现代化、智能化的警报建设管理中,需做到足不出户仅在电脑端就可以实现对每一台警报器的状态功能进行操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警报声声,为谁而鸣?为沉痛缅怀在灾难中牺牲的英雄和逝世的同胞而鸣,为致敬英勇战士最美逆行而鸣,也为中华强盛开创未来而鸣。它像高悬的警钟,提醒我们“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它又是战斗的号角,鼓励我们“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希望通过这次警报鸣响,能够让人们牢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这段历史,同时也让人们心怀感恩、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警钟长鸣,愿山河无恙,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