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人防工作的思考

2020-04-08 12:00:00 文/张连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民性的长期战备工作。高校是大学生是接受国防知识和人防技能教育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在实践中磨练,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和人防技能。

完善领导机制与组织机构

人民防空作为国防的组成部分,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地完善。学校作为人民防空知识技能的重要教育阵地,更应加强人民防空宣传。
       各类高校党委虽然已经将国防教育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但是在建立和完善以国防教育为领导机构,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协调推进人民防空教育方面尚未完全纳入目标考评体系。专门设置人防教育和人防工程管理实施单位——人民防空办公室,由懂专业、会管理、执行力度强的干部负责执行。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强化军地协作、部门协作意识,国防教育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教育机构职能,完善运行机制,明确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配齐配强人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坚持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积极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时人民防空抢险、救灾的行动的组织与指挥。

强化专业人员培训与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借助媒体力量,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吸引力感染力;进而加大支持大学生人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人防知识与技能宣教工作实效。
       开展大型活动增强吸引力。坚持活动牵引,结合纪念日、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和征兵宣传、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组织民众开展好主题演讲、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等配套活动,宣传人民防空建设成就,用直观具体的国防载体增强民众人防观念,不断提升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善用新兴媒体增强传播力。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无处不在等特点,其广泛传播力、交互影响力、舆论渗透力、社会凝聚力与日俱增,是人们吸取、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人防教育必须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互联互通的功能,随时随地传播人防知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强化人防观念,使人防权利和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推动教育成果转化。
       高校人防工作要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人防法规定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1)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2)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3)公安部门组建消防、治安队;(4)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5)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6)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领导红十字会依法进行救护工作。如上各社会团体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职,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已经十分成熟,需要协调和解决的就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将人民防空教育纳入大学生技能教育。内容包括:人民防空的任务、地位和作用,现代高技术空袭兵器和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性及防护措施,疏散掩蔽、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本领,简易防护器材制作和制式防护器材使用的技能等。军训实施训方案,学习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常用急救技能,开展应急疏散、通过染毒地带等必学科目。提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应急组织指挥能力。高校《军事理论》教材中必须设定人防知识章节,该章节要成为大学学生的必修课。
        多措并举,历练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防空心理素质是人群中逐渐形成的对人防事业的认识、感情和意向的通称。美军在空袭南联盟和海湾战争中,已把干扰、震撼和征服对方人员的防空心理,当成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为此,应在实践中采取多种形式,历练人防志愿者的防空知识技能,以强化其心理素质。
       加强人防志愿者大学生队伍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引导、传播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防意识和防护技能。重点依托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人防知识与技能网络竞赛”,以培训、选拔、竞赛的形式,强化空袭、火灾、地震等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与各高校及就业企业、单位招聘等方式深度合作,吸收更多大学生以及民间志愿者作为北京人防志愿者补充力量。在大学生中持续开展人防知识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爱国教育。以竞技的方式,设立奖项,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生动有趣的竞技比赛普及人防知识,在放松中学习,将人防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高校间联合竞赛,增强竞技比赛的效果,作为常态化赛事,每年坚持举办。

合理利用人防工程

合理利用人防工程对于加强人防建设,提高城市防空抗毁能力,保存战争潜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将人防纳入“平安校园”和“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平台。建立并加强学校与各级人民防空办公室密切的工作沟通机制。按照要求完成人防工程“零住人”的持续治理工作。将整个人防管理工作同建设“平安校园”紧密结合起来。使人防工作由原来学校单一的人防工程管理,走向师生员工的复合技能与技术教育。学校主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地下空间,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建立和落实值班、执勤制度,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确保人防设备、设施保持良好状态。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使用规划。学校对地下空间的使用管理提出要求一直坚持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合理运用人防资源,可将人防工程用作地下车库,缓解校本部教学区和家属区的停车压力;服务社区居民,建设活动室、超市、仓储和物资库等;允许人防工程作为办公、教学、科研和非危险性的试验场所;将人防工程服务于公益组织、学生社团、社会救助等群众性工作。
        集中解决现存人防工程的修缮与维护。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增加,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保持人民防空的功能性和完好性,学校应主动向市、区人防办寻求技术帮助,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和调试。
       人民防空需要每一个市民的协调行动,更需要最有效、最优秀的社会力量来完成。因此,在防空防灾及应对其它突发事件行动中,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毫不犹豫在学习中实践,彰显这份责任担当。(文内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张连军,首都师范大学人防办主任。中国抗战史学会常任理事,中央教育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华网军事栏目顾问、中华军事专家智库成员、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

高校开展人防工作的思考


高校开展人防工作的思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