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安给人防工程“添彩”
科技创安是维护首都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有效治理城市病、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州区民防局在加强人防工程安全监管和科技创安工作中积极推进人防工程管理科技化、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顶层设计
精细筹划部署
通州区民防局在受领人防工程科技创安工作试点任务后,局党组及时召开试点工作部署会,加强顶层设计,集思广益,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建管结合,防控一体”的思路,倾全局之力,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大力开展科技创安工作。
科技创安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市民防局领导和机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在工作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也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区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人防工程科技创安工作,主管领导多次组织协调召开创安工作专题研讨会,及时进行工作部署,并将人防工程科技创安工作纳入全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制定人防工程科技创安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出资出力。截止2014年上半年,全区人防工程科技创安经费共投入479余万元用于建设,人防工程技防、物防覆盖率达到了22.9%。
突出创安重点
以点带面推广
通州区民防局确定梨园辖区为开展科技创安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总结了技防安装“四步法”,即:“一选、二找、三定、四推”。一选是公开招标选择价格、质量、信誉好的技防公司;二找是按人防工程使用用途,找出适合安装技防设施的最佳位置;三定是依据不同的管控需求,确定安装经济实用的监控设施;四推是确定工程建设基础完备、安全管理基础好的典型在全区宣传推广。
远景阁小区共有人防工程9处,在用人防工程3处,其中有一处网吧,管理混乱,卫生脏乱,网管不负责任,上网人员有吸烟现象,现在经过对人防工程技术防控升级改造,实现了工程管理有精确定位、防火防汛安全有险情报警、工程内部设施设备有视频监控、住人工程人员管理有详细档案、人员疏散避险有指挥控制等五大防控系统,实现了区域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全覆盖。
着眼特色工作
推进“三化”建设
在加强人防工程安全防范中,着眼树立科技创安典型,突出特色亮点工程,精心组织、细致谋划,按照以人为本,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在梨园辖区实施了第一批技防设备试点安装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带动和促进了我区科技创安工作的梯次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和推进科技创安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在科技创安规范化方面,制定了《通州区人防工程安全管理科技创安建设工作方案》,对科技创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使科技创安工作基础设施利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
在科技创安制度化方面,制定了《关于人防工程技防设施安装管理方案》,明确人防工程科技创安与住宅小区安技防设备集中融合,统一管理,确保遇到险情及时处理。
在推进科技创安的社会化方面,梨园镇政府积极引导30个小区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配合区民防局在121处人防工程内,安装了166个高清智能球摄像与166套防火、防汛设备;梨园镇将人防监控系统纳入了镇网格化监控平台;小区物业将人防监控系统接入了物业中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区、镇、街道和小区物业视频监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
立足防控时效
促进安全管理
一是在人防工程内安装监控摄像机,实现对人防工程24小时实时监控;二是在人防工程内安装防火、防汛探测传感器,实现火情、汛情实时报警;三是在建设区、乡镇(街道)级网络化管理平台以及与市局平台的对接,实现三级管理平台图像和数据资源共享;四是通过组建人防工程基础数据库,实现对人防工程地理信息、维护维修、安全检查、安全监测、平战转换、人防物资、乡镇街道指挥所和宣教基地等基础信息查询;五是通过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实现人防工程网络化日常管理;六是通过系统权限管理设置,实现用户身份认证,每个用户可以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七是通过在一张GIS地图上对每处人防工程位置的标绘与各设备通讯协议的接入集成,实现简单、快捷、直观、方便、易懂的操作方式。通过我区在梨园辖区人防工程内安装技防监控系统,实现了市、区、乡镇(街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地提升了我区人防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从目前运行的实践和尝试来看,成效非常明显,长期制约和困扰人防工程安全管理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解放了人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和隐患防控一体化。(摄/郭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