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防灾意识
即使是在设施比较简陋的学生宿舍,小型灭火器和急救箱都是房东必须考虑提供的必需品。
英国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口号,叫Health and SafetyFirst(安全与卫生第一)。而这口号并非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俨然已经深深渗透到这个国度所有事情的方方面面。
刚上班那会儿,公司对面有个建筑工地在施工。4年后,我们公司搬去新地址,它还是在施工。又过了1年,我故地重游,它依旧在施工……工程虽慢,民众也怨声不断,背后是英伦建筑物几百年不倒的承诺。来英国快10年,几乎从未听说因为施工质量而倒塌的事故。伦敦城内,放眼望去不少都还是一战前建立的维多利亚小楼房呢。
这要归功于英国在建筑物的安全保障上的严格规章。一切改动现有建筑物外观的操作,都必须严格申请当地政府批准,没有得到批准就违令施工者将受到重罚。
曾听说有位建筑师准备在山林里建一栋2层小屋,都快造完了,却被法院传达通知说要拆除,因为他在开工前没有申报小屋高度!这高出来的1米妨碍了远处邻居的自然视野。虽然两人的房舍相距颇远,但是依照法律,没有申报房屋高度就属于违法施工。这名建筑师为了保住即将完工的房子,只能舍弃阁楼的设计,并牺牲底楼的车库,以便整体房屋下降一米。这样的个案倒是屡见不鲜。英国虽然不是地震多发国家,也几乎没有日本那样的全民定期地震演习,可在突发事故处理方面,也是相当注意。
每个公司的墙上一定要有定期更换的灭火器、在黑暗中能发出夜光的安全通道指示标识,以及写明火警地震等突发状况来临时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方法、集中场地以及负责人的大名的告示。所有地铁站火车站一年四季都备有突发水灾雪灾的处理用品。
即使是在设施比较简陋的学生宿舍,小型灭火器和急救箱都是房东必须考虑提供的必需品。学生时代,一次室友在清洁房间时不小心被玻璃割破手,我正手忙脚乱地想去厕所拿毛巾,他却很淡定地告诉我,厨房里一般都有急救箱。从未想过宿舍里还藏着急救用品的我果然在水槽下找到了急救箱,里面止血棉花消毒酒精一应俱全。
伦敦奥运会又推高了英国人对健康运动的意识,很多短期紧急医疗救助课程应运而生。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了政府出资的急救广告,实用之余不乏英式幽默,居然教人们可以依照流行歌曲《Stayin Alive》的节奏来做紧急心脏起搏,还别说,如此教学果然叫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