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小症状 可能脾胃不健康

2018-09-25 12:01:01 文/商麟征 作者单位/西苑医院

      为生活而劳累奔波的人们,往往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身边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某人放下身心去享受生活,却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例如一味追求美食,岂料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麻烦——造成脾胃的不适,而脾胃的问题,有时候还会波及身体其他地方,引起许多不健康的症状。
       什么是中医的脾胃?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脾不离开胃,讲胃不离开脾,因而以脾胃并称。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生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脏腑之间就会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现象。正如医学古文献《圣斋遗书》所言,脾胃一伤,五脏皆无生气。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与吸收。《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阳的资助,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
       当你感到记忆力下降,出现面色发黄、健忘、多梦、眼睛干涩、肢体麻木、皮肤干燥等症状,就说明正应了中医所说的血虚。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女性,很容易出现面部皮肤颜色发暗,没有光泽,即使使用了各种护肤品或美容产品,但也不能恢复皮肤的色泽。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女性到了35岁时,由于阳明脉衰,就开始出现面色萎黄、脱发的现象,这样的表现无疑跟血虚有关。而血虚分为肝血虚和心血虚,心血虚则心悸,肝血虚则两目干涩。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意思就是说血虚不是单纯的用药快速地补血,而是要通过补气的方法才能补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治疗要从健脾益气出发,着手调治。也就是说,治疗血虚之法,其实是一个补脾的过程。治疗血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归脾丸或八珍颗粒等药物。
       当你出现气短(如上下楼梯),乏力多汗、畏风自汗、神疲乏力、食欲差、腹胀、易累、便秘、大便溏泄等症状,多半属于中医气虚。气虚分为肺气虚、脾气虚。神疲、咳喘气短、声音低怯、气短乏力多汗、畏风自汗、常感冒、过敏性鼻炎等都属于肺气虚。脾气虚则见便秘、便溏。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它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肾中的精气源自父母,主要是依靠自身产生的水谷之气和吸入的空气滋养。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当这些功能减退的时候,就会出现气虚的表现,如气的固摄作用减退的时候就会容易出汗,防御功能减退的时候容易外感,温煦作用减退的时候就会畏风,怕冷,推动功能减退则会出现便秘等表现。此外还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呼吸短促、头晕目眩等症状。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用于缓解肺气虚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效果很好。
       当你出现食欲不佳、面色灰暗、舌苔厚腻、面部特别油或头上经常出油、大便粘滞不爽,工作时萎靡不振,常感双下肢有轻度浮肿,都说明你的体内可能存有湿邪。湿邪一年四季都有,而且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湿热最常见于长夏(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为长夏)。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不易彻底改善和缓解。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脾不运化即产生湿邪。对上焦湿邪,采用芳香化湿法(常用藿香、佩兰、厚朴花、薰衣草等),芳香气味有助于化湿、开窍、醒神;对中焦湿邪,用健脾胃的中药来化燥湿;对下焦湿邪,用利小便的药物祛湿。
       当你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过用寒凉药物、劳倦过度、久病失养等因素出现胃痛喜温喜按、口水比较多、食欲减退、四肢不温或浮肿、大便溏稀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脾阳虚引起的。脾阳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脾阳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觉得只是小毛病,很可能病情加重,就不仅是脾阳虚了,其会发展到脾肾阳虚(症状有五更泻、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尿失禁、形寒肢冷、面目肢体浮肿等),脾肾阳虚就不能吃理中丸了,应改用附子理中丸。另外还有胃阳虚,不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更多病症,同时还会出现较普遍的疾病,如胃痛、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这其中,五更泻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五更泻,是说腹泻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就是在五更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泻。泻下急迫,肠鸣脐痛,泄后痛减,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通常伴有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肾阳虚弱的症状。
       当你出现眼眶周围晦暗浮肿,肌肉松软,伴着出现手足肿胀,情绪变化无常,舌苔厚腻,唾液分泌较多,睡眠质量降低,后背阵阵发凉的症状,说明体内已经有痰邪,需引起重视。脾是主管人体水液代谢最重要的脏腑,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者思虑过度都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使多余的水分不能排出体外,在体内聚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痰。无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是由脾运化失常导致的。有形之痰的症状很常见,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嗓子里有痰,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儿就是吐痰。对于这类情况,无论是寒痰还是热痰,都可以用二陈丸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有效。
       聊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大部分与脾胃相关的症状,以及因这些症状所派生的对其他脏腑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相互的,中医辨证施治的道理告诉我们,调理脾胃可以保护我们其他的脏腑不受外邪侵袭,调理其他脏腑也有助于脾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支起对全身心天然的保护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