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钢之母“特钢厂”——重庆特殊钢厂抗战时期防空斗争纪实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的钢铁企业除了“钢迁会”(从武汉搬迁到重庆的“汉阳铁厂”)之外,还有一家诞生于重庆、被称之为“西南工业之母”的“重庆电力炼钢厂”(后来的“重庆特殊钢厂”)。
“重庆电力炼钢厂”始建于1919年。当时,四川军阀、重庆镇守使兼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为了壮大势力,稳固自己在四川的地位,决定筹办“重庆电力炼钢厂”发展军火工业。但因始终未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致使炼钢厂办办停停,一直未能建成投产。
进入20世纪20年代,四川各路大小军阀蜂起,土匪绿林占山为王,开始了军阀混战。混战中实力较强且善于谋略的刘湘纵横捭阖、又打又拉,拼出了四川老大的地位,统一了川政。刘湘颇有雄心,除了想当“四川王”之外,还想染指滇黔乃至问鼎中原。但四川地处内陆,军火工业不发达,枪支弹药短缺,只能到别的省份通过军火商购买,甚至找洋人高价购买。可蒋介石不愿看到各地军阀坐大,对军火严加管控,因此,刘湘购买的军火往往受到蒋介石设置的各种关卡的阻碍,甚至被没收,使其雄心壮志难以如愿。于是,刘湘便一心想着如何独自发展军火工业,自产自用,自给自足,壮大实力。1934年,他以四川善后督办的名义将熊克武的“重庆电力炼钢厂”接手过来,厂址由重庆南岸苏家坝铜元局迁到如今沙坪坝区的嘉陵江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办起自己的军工企业来。1935年特钢厂的雏形“重庆电力炼钢厂”在沙坪坝双碑片区拔地而起,成为西南地区最早建设起来的钢铁企业。
刘湘万万没有想到,钢厂还没建成投产,全面抗战的形势来临,重庆霎时间成为了战时首都和全国的军工生产基地。1937年1月,蒋介石签署命令,决定:“重庆电力炼钢厂”从1937年1月1日起,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成立“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厂筹备处”继续建厂生产。1939年7月1日,工厂正式建成,改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并于当月生产出西南地区第一批电炉钢,为中国军队提供军用特殊钢材,解决了中国产钨而不能生产钨钢的难题。
二十四工厂在抗战期间,不惧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一边扩建,一边坚持生产,最高年产钢曾达到4000多吨,为抗战期间的重庆军工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特殊钢材。同时,该厂还充分挖掘潜力,直接生产军工产品,先后生产出航空炸弹及手榴弹、掷弹筒等轻武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四工厂为何不惧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因为该厂在1937年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防空安全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隐蔽建造厂房设施;二是充分利用天然植被伪装和采取隐真示假的措施欺骗敌机,减少了目标暴露征候;三是修建了不少防空洞,既能掩蔽人员安全,还能掩蔽生产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安全。因此,日机虽然多次轰炸特钢厂,但损失不大,经过简短的抢救抢修就能很快恢复生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对发电机组的防护做得非常完美。电炉炼钢是利用电能作热源进行冶炼,对电力的依赖性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源源不断地供电,首先必须保证发电机组的绝对安全。因此,设计者们从建厂开始,就考虑了修建地下发电机房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经过建设者们半年多的施工,硬是在石井坡文昌宫所在的山体深处,挖掘出一个千余平方米的大洞(俗称“文昌宫洞子”),为从英国购买来的大型发电机组准备了一处绝对安全的藏身之所。
“文昌宫洞子”充分考虑了防空的需求。首先,选择石质山体打洞,使得洞体整体性好,且防护层厚度100米以上,完全可以抗击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其次,洞内设计科学、功能配套,1327平方米的洞子用混凝土隔墙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作发电厂区,另一部分作为发电厂办公生活区。整个洞体的进水口、排烟口、通风道、防护门一应俱全,还有一条100多米长的地下疏散通道直通山外的磁器口古镇。再次,采取了严密科学的伪装措施。一是选择一个建有文昌宫的宗教寺庙作掩护,因为轰炸文物或宗教场所是要遭受世界舆论谴责的。二是洞口选择在一面断崖下,只要在断崖上方或洞口附近稍加伪装,就很容易消除暴露征候;三是在洞口附近修了一个小花园,小桥流水,曲折小径,绿树成荫,既美化了厂区环境,又与山上的文昌宫遥相呼应,更像一个配套的旅游景点,让敌机不会注意到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发电机房。总之,由于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该厂的发电环节从未遭受过空袭,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满足了军工生产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归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改名一〇二厂,后划归重庆改名重庆第二钢铁厂,1978年再次改名为重庆特殊钢厂,是国家保密军工企业,对外代号2307信箱。
重庆特殊钢厂是新中国的先锋企业,率先打破国外封锁,生产出国防需要的特殊钢材,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军舰、战斗机、核聚变等国防科研装备生产出了优质钢材,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1997年,因企业改制,该厂并入重庆钢铁,2006年底,重庆钢铁启动整体“环保搬迁”计划,搬迁至重庆市长寿区,至此,特钢厂画上了历史的句号。
2017年底,重庆市政府启动《重庆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特钢厂迎来了涅槃重生,被作为“1935文创公园”项目整体推出。重庆特钢厂旧址上那些各个时期的厂房建筑及各类机械设备,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历史与文物价值。“1935文创公园”项目将对现存旧厂房进行保护和利用,发挥毗邻磁器口古镇的优势,打造一个集工业文化旅游、创客中心、主题商业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
再来看一看“文昌宫洞子”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电力供应的改善和不再担心空中安全,“文昌宫洞子”里的地下发电机组便停止使用并撤除设备设施,该洞便被作为工厂单身职工的宿舍使用多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厂里造反夺权闹得很凶,档案的安全成了问题,厂里便把“文昌宫洞子”改做档案库。1982年,该厂人防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文件精神,建议将“文昌宫洞子”收归人防部门管理,但厂领导裁决:使用管理仍归档案库。1997重庆钢铁兼并特殊钢厂,2006年整体搬迁后,“文昌宫洞子”划归沙坪坝区人防办管理。据沙坪坝区人防办朱平副主任介绍:“自从文昌宫洞子交给区人防办后,我们加强了管理,建立了‘洞长’负责制,落实管理要求。下一步,我们打算借重庆特钢厂‘1935文创公园’项目打造的东风,将“文昌宫洞子”纳入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规划,打造成为一个与‘1935文创公园’项目配套的文旅项目,供人们在参观游览中回首当年烽火硝烟的岁月。”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摄/谭克明)
办公生活区
防空洞外的小花园
防空洞
发电机组生产车间
发电机组生产车间进水口
发电机组生产车间排烟口
防空洞通往磁器口古镇的疏散通道
防空洞实行“洞长”负责制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