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认清日本的霸权本质

2015-01-22 12:16:17 国防大学 文/韩旭东

对甲午战争失败的战略思考之三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追求的是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霸权。这与中国在东亚地区处于主导性的国家地位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种矛盾是无法用“和”的方式解决的。清政府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仅仅过去短短的20余年后,日本颁布了帝国宪法。这标志着日本从资本主义阶段迅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在东亚地区称霸了。日本不仅要在东亚地区拓展殖民地,而且还要在东亚地区取代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当时,中国是以“朝贡”的方式建立东亚体系的,而日本却要建立一个帝国体系,称霸于东亚地区。这种帝国体系要取代中国的朝贡体系。可见,这种体系的转换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时的中国要以“和”的方式维持朝贡体系,日本要以战争的手段建立帝国体系。“战”与“和”是不能同时存在的。这在后来出现的法西斯日本与希特勒德国合谋共同瓜分世界以及日本对中国提出亡国灭种的计划中得到有力的印证。清政府“和”的思维和实际推行的“割地”、“赔款”,是不合时代发展节拍的。这是导致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彻底打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之一。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将中国打败后,又参与了八国联军对中国“宰割”活动。为了称霸东亚,日本又于1904-1905年与沙俄帝国进行了博弈,不仅控制了中国东北,同时又取得了西太平洋的主导地区,进一步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由于东亚地区还有英法美等其他殖民地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日本还不能建立真正的东亚帝国。这也导致二战时期东亚太平洋战场的出现。日本要构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使其成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真正的霸主。日本要继续完成“一战”时期没有完成的、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建立日本帝国的计划。
    与此同时,清政府因为国家内部不稳,面对诸多殖民帝国的压力,只好采取“和”的方式,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以维护其政权的苟延残喘。这是过去反动政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不一致的重要表现。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地位,竟然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用“割地”、“赔款”这种“和”的方式解决与殖民侵略者之间所谓的“冲突”,出卖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使中国一步步地从一个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对日本霸权的本质给予清醒的认识,认为用“和”的办法还可解决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这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基于这种历史考察,随着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的不断猖獗,中华民族应该汲取历史的教训,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是赋予“和”政策以新内涵。历史上,推行“和”政策的两条举措“和亲”和“纳贡”包含着不完全平等成分。“和亲”通常是在无力使对方进入己方的朝贡体系,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的举措。考察一下我国历史上“和亲”例子,绝大多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朝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贡上的少而回馈的多,有时价值相差极为悬殊。当然,这两种方式在历史上确实对保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朝政府却愚蠢地继续推行“和”的政策,采取了“割地”、“赔款”这种新内容来达到稳定政权和边境安全的目的。这看起来是“和”的新发展,事实上是“和”的一种倒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历史上“和”的精神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是靠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达到这样的目的。昔日,中国主张“和”是基于三个条件:一个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甚至还可称得上东亚地区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二是东亚地区最雄厚经济实力;三是已经确立起中国主导的东亚地区的“朝贡”体系。如今,中国在东亚地区并不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在该地区主张以平等的和平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困难和障碍。
    二是面对技术博弈时代,大力提升我国军事技术水平,通过军事演习、实验室模拟等形式锤炼我军的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战之能胜”。从秦朝开始,直到1689年与俄罗斯签署“尼布楚条约”,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主导性的国家,在很多历史时期是东亚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主张“和”这一政策是完全有能力推行下去的。然而,随着1689年与俄罗斯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实力和地位开始下降,中国无法以原来“和”的方式解决与日本的矛盾。清朝时的中国国家实力不断下降,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在中国周边地区提升影响。由于传统思维的作用,当时中国政府仍然采取“和”的政策,却以一种所谓新的内容来推行这一政策,即“割地”、“赔款”。清政府并没有因为“和”而维持政权和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是走向了反面。当今,中国处于实力不断上升的状态,同时,其他强国也在不断提升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倡导“和”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本国周边安全的和平与稳定,没有实力做后盾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国必须大力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大力提升军事实力,使我国主张的“和”得到尊重,得到落实。
    “和”本质是防御性的,被动的。如何将“和”变为具有主动性和进攻性,扩大“和”发挥的作用,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和”具有了主动性和进攻性的能力,我们主张的“和”在维护东亚乃至世界和平进程中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是必须树立能战才能促和的思想,不能有为了“和”而不得已才“战”的思想,即便“战”也可能失败。在朝鲜战争中,如中朝两国军队战胜不了以美国为首的17国军队,是无法实现朝鲜半岛“谈”出来和平的。
    四是通过舆论大力揭露日本右倾化的本质,揭示其危害,警示不要让日本这种倒行逆施破坏了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大局,推动国际社会这个大“和”的力量遏制日本右倾这种逆流影响力的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