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十次典型战争战役(三)
导弹战来临——第四次阿以战争
持续了18天的第四次阿以战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参战的陆、海、空三军都以导弹为重要兵器,并取得了重大战果。在陆上战斗中,导弹与坦克之间的争斗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强渡苏伊士运河的埃军用苏制“AT—3”反坦克导弹迎接了以军王牌190装甲旅的反扑,3分钟内击毁以军85辆坦克,最后全歼190装甲旅。以军由空军发射了58枚美制电视制导“小牛”空对地导弹,击毁埃军52辆坦克。在整个战争期间,由于以军大量使用了反坦克导弹,使阿方参战坦克4750辆,战伤高达2554辆。在空中,阿拉伯军队发动进攻约40分钟后,首批以军飞机出现在西奈和戈兰战线的上空,但却立即遭到威力强大又为数众多的苏制导弹打击,当天就损失飞机30余架,战争期间被苏制“萨姆”导弹击落114架。在海军方面,则发生了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舰对舰导弹之间的对抗。以军5艘导弹艇与叙利亚3艘导弹艇、1艘鱼雷快艇和1艘扫雷艇之间展开激战,双方均发射了导弹,叙利亚5艘艇全部被击沉,而以色列无一损失。
1982年6月9曰,贝卡谷地的叙军防空指挥部发现以军飞机,叙军迅速捕捉目标并发射了导弹,然而击落的却是以军加装了雷达波增强器的“火蜂”无人驾驶飞机。与此同时,以军部署在黎巴嫩西海岸上空的美制E—2C“鹰眼”预警机截获了叙军防空导弹阵地的警戒雷达、火控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的电磁波信号,并通报给了正在空中待命的F—15、F—16突击机群和以军地面指挥中心。以军飞机迅速飞抵贝卡谷地,仅用6分钟就以激光制导炸弹和反辐射导弹摧毁了叙军的19个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叙军从国内机场紧急派出60余架苏式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前往贝卡谷地增援,然而刚起飞就被E—2C预警机捕获并被诱至指定地点,叙以双方150余架飞机进行了一场空战。由于以军飞机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在空战中无一损失,而叙军则损失了29架。当夜,叙军又向贝卡谷地增派了4个“萨姆—6”导弹连和3个更先进的“萨姆—8”导弹连,并连夜布置好了导弹阵地。第二天上午,以空军再次出战,92架飞机用同样的办法对叙军发起了进攻,叙军则出动52架飞机迎战。以军再次以强电磁干扰使叙军雷达失灵,52架飞机和7个导弹连无一幸免,而以军则全身而退,令全世界瞠目结舌。
进入四维战场——贝卡谷地之战
高技术战争代名词——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调集了50多颗原用于对付华沙条约集团的卫星,直接为针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服务。除此之外,还动用了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两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3颗KN—11型数据传送卫星以及10余颗军、民用气象卫星和美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24个航天器来为打击南联盟的军事行动提供信息。在空中力量方面,美军拿出了最先进的F—117A、B—2隐型轰炸机和B1—B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集结的作战飞机也均为先进机型,对南联盟的百余架老旧作战飞机占据了数量和质量的绝对优势;在攻击模式上,以南联盟防空火力圈外的海上和高空发射的巡航导弹为先导,然后以空中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作为主要突击手段,高技术兵器的使用空前密集;同时,美国把南联盟作为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场,首次使用了专用于打击坦克群和装甲车队的CBU—97/105传感器引爆炸弹、增大飞行距离的AGM—130A带动力制导炸弹、造价低杀伤率高的AGM—154联合远程投放炸弹(JSOM)、高精度全天候的JDAM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
高新武器的表演场——科索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