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防动员改革 筑牢国防教育根基

2023-05-30 15:44:00 北京市民兵高炮指挥训练中心 文/武力泉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国防教育,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国防教育,宣传国家整体安全观,努力开启北京新时代国防动员事业的新局面。

细化国防教育  

培养民兵战斗精神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进入新时代,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域性、全程性日益凸显,具有面向全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特点。军地各级不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全覆盖,增强了全民国防教育的穿透力和覆盖面,把能力提升、认知塑造结合起来,把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结合起来,把培塑国防观念、学习国防知识、掌握国防技能结合起来,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模式由垂直推进向扁平发展转变、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由阶段实施向终身教育转变,持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模式创新发展。

在国防教育中培育民兵战斗精神。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平时是生产建设的骨干,战时是人民战争力量的源头,搞好民兵工作,是战时应战之策、国家发展之需。战斗精神是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民兵队伍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是一项极端重要的现实任务。要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广大民兵必须时刻自觉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具备召之即来的国防意识,刻苦训练,积极备战,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牢固树立“若有战召必至”的决心和信念;要锤炼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求广大民兵做好险恶环境下参战和支前的准备,具有高昂的军心士气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在民兵训练中强化国防教育。要树立“国防教育不能停,民兵建设不能断,民兵训练不能松,战斗精神不能降”的指导思想,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国防教育和民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民兵训练等有利时机,宣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打牢加强国防建设,维护祖国安全统一的思想根基。

优化国防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丰富教育内容。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国家和军队的中心任务,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时代性,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国防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不动摇,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牢固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观念,自觉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家庭统一起来。

突出教育重点。坚持把领导干部、党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通过落实培训、形势报告、在职理论学习和召开议军会、过“军事日”等活动,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国防战略、国防建设方针政策教育。结合民兵整组、训练、演习等重大活动,抓好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把培育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作为重点,树立常备不懈、敢打必胜的信心。抓好群众性国防知识普及和宣传,确保国防教育延伸到居委会覆盖到全社区。

创新教育形式。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利用广场文化、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把专业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艺术的独特魅力教育群众。

强化国防教育  

推进民兵任务落实

抓好党管武装。民兵工作的核心就是始终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无论经济建设任务多么繁重,党管武装的力量不能淡化;无论班子怎么调整,党管武装工作的标准不能降低。抓好民兵整组建设,从民兵担负的职能任务出发,按照“编为用、建为战”的原则,突出建设重点,从组织结构上重视编组质量。

不断提高民兵工作的质量效益。民兵建设涉及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地多个部门,包括组、训、装、管、用、保等多个内容,提高质量效益必须找准穴位、瞄准靶位,突出重点抓要害,扭住关键抓落实;凝聚军地合力,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推动形成“党委统揽、领导主抓、机关合力、逐级负责”的工作局面。今年是“十四五”时期民兵建设的开局之年,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转身即抓落实”的劲头,切实把政策法规吃透摸准。

强化民兵的突击作用。我国民兵始终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打赢现代人民战争、维护社会稳定、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着突击作用。广大民兵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和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敢于同突如其来的灾难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为保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抓好民兵训练统筹,提升民兵作战能力,认真开展训练战例研讨剖析,提升民兵思想认识。按照“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改进组训方式,不断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

深化国防教育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充分认清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摒弃以往“军工除外”的思维惯性,防止军民融合领域形成政策的禁区、产业的盲区、宣传的雷区。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广泛吸收高素质的企业和人才参与国防军队建设,探索建立现役、文职和公务员的人才流动机制,给更多人从军报国的机会。规范知识产权归属,鼓励各地在体制机制、资源整合、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军地供需对接机制,加强军地高技术成果转化。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协调督导。建立军地联合监管机制和问题通报制度,加强军事代表日常监督,破解风险因素,建立完善协同有力的联合监管机制。军民融合发展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解决好重大问题。引导社会领域更好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成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搞好跟进督导,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精准落地。加强评估问责,完善绩效评估和追责问责机制,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导向和评价标准,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整体质量效益。

推动军民融合往实里落、往深处走。地方党委政府要倾心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下大力解决涉军难题,真正为部队和广大官兵办好事、办实事。驻军部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表率、在经济建设中当助手、在应急抢险中争先锋,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格局。注重开展“科技拥军”“人才拥军”“智力拥军”,军民融合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优质军工企业与部队接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军队广泛合作,将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人才输送到部队中。军队要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